爱阅小说网

分节阅读 23

《明末达人秀》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之尊会这么客气,被贾亦韬的热情举动弄得愣了一下,前者转瞬就反应了过来,再施一礼:“微臣拜谢皇上”

片刻之后,两人分君臣落座,那个太监也已经离去,就在徐光启快被贾亦韬盯得发毛之时,后者终于开口了。

“徐光启,可知朕为何将你召回京城,官复原职”

“微臣不知”

徐光启明显再次失神了一下,回答了一句之后,不禁暗想,这还用问吗皇上你之所以大规模的重新启用一些官员,为得无非就是制衡魏党余孽吗我徐光启当然也不会例外。

融合了崇祯记忆的贾亦韬,虽然不知道徐光启的心中所想,但也知道朱由检大规模重新启用那些官员的意图,那就是制衡魏党,使得两党实力相当,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只有如此,崇祯才能做到左右逢源,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下,更好的驾驭百官,巩固自己的皇权。

“徐光启,据朕所知,你精于数学、天文、水利、历法、火器研发等等,尤其是农学,更是卓有成就,对于西北的连年大旱,你怎么看如何才能更好的抗旱救灾,救济灾民”

贾亦韬的突然转移话题,再次询问,再次出乎徐光启的以外,没想到皇帝会对自己这了解,但却高兴不起来,反而使得他心里生出莫名的忐忑之感,即便是紧张不已,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问题,不敢有过多的迟疑。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要想更好的抗旱救灾,安抚灾民,就不能使用传统上意义上的赈灾方法,不能一有大旱,就单纯的派发粮食,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问题。尤其是陕西连年大旱,一味地只是运送赈灾粮,将会拖垮朝廷,而且,收效甚微”

“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贾亦韬来了兴致,适时地问了一句。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要想降低陕西天灾的影响,达到真正救灾的目的,要想一劳永逸,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兴修水利,而是改良农物,让百姓多种植一些抗旱性物,比如番薯、米、棉花、南瓜。”

“尤其是番薯,种植起来非常容易,只需要提供一些秧苗,待其长出一定长度的藤蔓,剪裁番薯的部分藤蔓,截成一段一段,插入土壤之中,就能成活,进而大面积的种植,短期之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口粮。最为关键的是,番薯极为耐旱,只需在幼苗期和插秧的时候浇灌,就能成活,还能与适量的米、南瓜进行套种。”

“而且,连年旱灾之后,有许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如将其中的一些青壮年组织起来,兴修水利,挖河造渠,挖水井,在提供吃食的同时,再予以些许的酬劳。”

“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一举两得效果,既赈济了百姓,又能缓解陕西百姓的用水需求。”

“不错不错,确实是不二的赈灾选择,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陕西旱灾的影响。”

贾亦韬听得频频点头,一副很认可的样子,赞叹了一句之后,忽然转而问道:“徐光启,让你担任陕西布政使,专门负责赈灾,兴修水利,怎么样”

“呃”

很明显,这个任命再次出乎徐光启的意料,条件反射一般的脱口而出:“皇上,此次返回京城,不是要老臣编撰新朝历书吗”

贾亦韬并未回应对方的反问,而是笑吟吟地说道:“徐光启,你可要想清楚,一个礼部右侍郎不过是正三品,而陕西布政使却是从二品,虽然归总督、巡抚所辖,却等同于巡抚。”

然而,徐光启却是满脸的无奈之色,一阵苦笑,摊了摊双手,将自己瘦弱的身体完全暴露在贾亦韬的实现之下,同时徐徐说道:“皇上,您也知道,老臣今年六十有六了,早已是一副残躯,虽有心治理地方,能够忍受长途跋涉之苦,却有心无力于兴修水利,奔波在农事上面,微臣怕自己的体力跟不上。”

这一刻,贾亦韬意识到自己过于想当然了,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身体早就不允许徐光启四处奔波,在兴修水利和推广耐旱农物的事情上了。

但是,贾亦韬依旧心有不甘,迟疑了一下,紧接着说道:“嗯徐光启,担任陕西布政使一职,主抓兴修水利和抗旱农物的事情,不一定都要事必躬亲,你只需出谋划策,制定方案,适当地进行监管,至于体力活,完全可以交给手下人去干嘛。”

“嗯,好吧,皇上,老臣现在不能保证什么,只能说试试。”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徐光启知道,自己再也推拖不过去了,答应了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进而又说道:“启禀皇上,不管是兴修水利,还是推广抗寒性农物,这些都需要极为专业的干才,老臣在这里有一个请求,希望皇上能够给予微臣一定的便宜行事,抽调一些这方面的官员之时,也能任免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才为官吏。”

“当然可以,随后朕会给工部和吏部打一声招呼,让他们尽量满足你的要求,不管抽调的官员是谁,都会予以划拨。”

说到这里,贾亦韬话语一顿,迟疑了一下,似乎在坐着什么心里争斗,最终还是继续说道:“至于任免地方官之事,此乃皇权和吏部权力的象征,肯定不能给你。”

闻听此言,刚刚升腾起的高兴被压了下去,徐光启不免有一些失望,刚想要说些什么,再争取一下,而贾亦韬接下来之言,再次燃起了希望。

“至于干吏,你可以便宜任免,如果他们干的不错,出了政绩,你可以向朕和吏部推荐,只要没有问题,最后也会委以重任,主政一方。”

“谢主隆恩,老臣定当不辜负圣恩,完成皇上的重托”

这个时候,贾亦韬高兴地跟一朵花似的,笑得很是灿烂,同时也在心想,崇祯皇帝真够愚蠢的,真的是暴殄天物,像徐光启这些大才之人,居然放到礼部,编撰什么历书

如果让他掌管户部或者工部,专事民生,一定可以缓解小冰河时期所带来的各种天灾。

第四十八章防患于未然

还有毕懋康、薄珏、焦勖、茅元仪、孙元化等人,这些可都是难得人才,是火器研究和制造方面的专家,尤其是毕懋康,更是弄出了燧发枪,大大改良了火器

然而,这些人才都被朱由检埋没了,或是弄到地方当小官小吏,或是发配到边疆戍边,怎一个浪费了得

浪费,裸的浪费,暴殄天物般的浪费

这是贾亦韬内心的最大感慨,是对崇祯皇帝的最大评价。

在那么一瞬间,贾亦韬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每个时代都不缺少英雄人物,名臣名将的存在,高明的工匠更是比比皆是,而一个明君之所以称之为明君,不是在于他的勤政爱民,起早贪黑般的忙于政务,而是能够善于整合各方人才,放到合适的职位,为己所用。

人力有时穷,即便一个人的能力再如何的超绝、出众,那他所能够做得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偌大的帝国,仅凭一个人,怎么可能处理完所有的事情

所以,贾亦韬决定了,自己要当一个甩手掌柜,扮演一个监督者的角色,手握皇权和军权,监督百官,那样的话,自己这个皇帝不仅能够做得轻松,天下也能太平,汉家天下也能长存,不再有什么大清王朝。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就比如眼前的徐光启,在户部或者工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他的才能,才是对大明王朝有利。

暗暗点头,愈发坚定自己的信念,贾亦韬再次看向徐光启,平静地说道:“好了,徐光启,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你可以退下了,好好准备一下,尽快的启程赶往陕西,孙传庭可还等着你呢。”

“是,皇上,老臣的老家在上海,距离京城实在太远,所以回京的时日才会有一些长。”

看到徐光启明显有心事,说话都变得絮絮叨叨、言词都一些纷乱起来,贾亦韬的眉头皱了一下,也就有了某种的猜测,转而询问道:“徐光启,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

听到贾亦韬那平和的语气,没有丝毫的责怪之意,徐光启紧张的心情缓和了一些,略微迟疑了那么一瞬间,最后还是答道:“启禀皇上,这是洋人汤若望敬献的火器,名曰燧发枪。”

说话之间,徐光启从怀里取出了一个比手枪稍大一些的火器,双手捧着,举过头顶。

这个时候,贾亦韬已经抽身站起,快步走了下来,满脸的兴奋之色,然而,才刚刚走出几步,似乎想到了什么,整个人忽然停了下来,脸上的激动之色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变得有些难看。

迟疑了片刻,看到徐光启将燧发枪举过头顶,贾亦韬这才长了一口气,背后已经出了一层虚汗,更是连忙上前,一把“拿”过燧发枪,翻看了起来,心里却是一阵后怕。

将可能的危机解除之后,贾亦韬才是轻松,心口的大石才总算落下。

如果徐光启是一名刺客,手里握有燧发枪,恐怕他贾亦韬现在已经是一个死人。

贾亦韬强压下心里的惊天骇浪,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故镇定地问道:“徐光启,难道只有枪,没有子弹吗”

“启禀皇上,子弹有是有,但微臣没有带来,不然的话,就有行刺之嫌了。”

穿越之前,为一个大家族的家主,贾亦韬又怎么会对枪械陌生呢尽管这支燧发枪非常的原始和粗糙,但枪械原理还是有一定的共性的。

因此,只是把玩了那么几下,贾亦韬就知道如何使用燧发枪,并且有模有样的射了几下空枪,嘴里还发出“biubiu”的杂音,看得徐光启很是惊愕。

徐光启可以保证,除了那些极少的几个洋人,在整个大明王朝,不要说拥有,就是见过燧发枪之人,可谓是寥寥,看着贾亦韬从生疏的操,到操的很是熟练,又怎么会不惊讶

容不得徐光启继续深想,贾亦韬的声音再次响起:“徐光启,汤若望献给朕这把燧发枪,是不是有所求啊”

“呃”

迟疑了一下,徐光启最终还是回道:“皇上英明,汤若望希望能够获得一纸文书,从而可以前往西安,接替金尼阁,打理在那里教务。”

“而且,皇上,南瓜、米和番薯,就是洋人引进的,如果汤若望能够随臣前往陕西,对于这些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将会有有很大的裨益,还望圣上能够恩准。”

听着徐光启的讲述,贾亦韬不禁想起了一些历史知识,如今这个时候,伽利略的望远镜学说已经传入了中国,钦天监和汤若望这些洋人更是翻译了一本关于望远镜的书籍,远镜说。

贾亦韬没有继续深想,也停止了把玩燧发枪,平静地看向徐光启,淡淡地说道:“朕可以让汤若望前往西安,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西安城,不得强制百姓加入他的天主教。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不妙,朕将驱逐在大明的天主教徒洋人。”

“是,皇上,微臣明白,一定会转告汤若望,并且在陕西监视他的行动,时刻提醒他,不得违反这个条件。”

防患于未,不外如此。

无论是什么宗教,传播的最为迅速的时期,信徒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大乱的年代,尤其是天灾不断的陕西,更是这些洋人传教的最佳时机。

毕竟,当人力穷之时,面对灾难,尤其是中国的这些老百姓,更加相信鬼神之说。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祭祀,敬鬼神的事情。

如果汤若望这些洋人趁乱传教,再对那些贫困的百姓施以小恩小惠,天主教的教徒肯定会大幅度的增加。

就是基于这一点,贾亦韬才会限制汤若望的活动范围,就是不想让这些洋人浑水摸鱼,蛊惑人心。

天主教不同于中国的佛教、道教,表现的更加强势,侵略性极强,缺少兼容性,更加的干涉朝政,动不动就会派出十字军,制裁哪个国家的国王。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天主教的教区,教皇的权威远胜于帝王,这一点绝对是贾亦韬所不能容忍的。

看着徐光启高兴的模样,贾亦韬当然其中的原因,这位就是天主教徒一枚,徐光启刚要告退,却又被贾亦韬给叫住了。

“对了,徐光启,回去之后,让人将燧发枪的子弹送进宫。否则,如果没有子弹,朕要它何用”

说完之后,贾亦韬将燧发枪在手里转了转,并在徐光启的眼前晃了晃。

“是,皇上,微臣遵旨”

第四十九章“将军的摇篮”

看着徐光启离去的身影,贾亦韬单手负于背后,另一只手旋转着燧发枪,在空中晃动,脑海里浮现出大明王朝的两个机构,军器局和钦天监,嘴里更是发出呢喃之音,自语道:“嗯是去军器局,让人仿制燧发枪还是前往钦天监,让那里官员造出望远镜呢”

两天之后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明末时期的时候,中国虽然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各种天灾,连年不断,旱灾,雪灾,瘟疫,地震

即便如此,尽管中国这个古老国家正在经受着各种磨难,各地的烽烟不断,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硝烟四起、不稳带的年代,明朝的科技、火器、医学等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尤其是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两亿

为明朝的三大兵器制造机构,军器局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热闹,此刻却是静悄悄的,处

一掌擎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盘说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足球,被皇马放弃后,我成了神级前场自由人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舌尖上的妖管局征途英魂莫名其妙去修仙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殊途仙路被全家抛弃后,皇家催我认祖归宗神话从宝莲灯开始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明末之我若为王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穿越崩坏的我有点慌被师尊拒绝后,病娇徒儿黑化了从双灵根到全属性剑道天骄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后世之劫抗战: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无尽战场:从夜之城开始造马甲综影视,宜兮的穿越之旅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荒野大镖客之西部立国开局就和校花分手只为了系统奖励说好只渣江少,沈总怎么先哭红眼HP之和格林德沃当校友的糟心事末日小可怜的逆袭之旅修仙才能救命让你做炉鼎,你把师尊拿下了?我在古代种田招婿斗宅门斩神:我是王者英雄代理人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轻点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