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弥漫着一股紧张地气氛,到处都都是身穿飞鱼服、要挂绣春刀的锦衣卫,站岗放哨。
军器局处于戒严的状态,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严之程度,不外如此
贾亦韬身着龙袍,在军器局的走廊上漫步而行,不时地打量着路过的屋子,满脸的好奇之意,身旁跟着军器局的主管官员毕懋康。
“毕懋康啊,目前为止,我朝所能制造的火器有多少种啊都有哪些啊你大概说一下,朕想听听。”
“启禀皇上,目前为止,兵器局能够制造出的火器有一百八十余种,其中又可以笼统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持点放的火铳与鸟铳,另一类是火炮。”
“若是以爆炸性质划分,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地雷,种类繁多,诸如石头雷、陶瓷类、生铁雷,多达数十种;其二是水雷,有水地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火器。”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对明朝时期的火器发展和种类有过了解、研究,贾亦韬还是被震撼到了,没想到明末时期的火器研发这么发达,已经有地雷和水雷的存在。
转瞬间,贾亦韬反而迷糊了,即便明军的战斗力非常不弱,仅靠冷兵器打不过建奴的铁骑,但是,据贾亦韬了解,明军的火器普及率非常高,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就算只是扔万人敌这样的炸弹,还有红衣大炮、火铳和鸟铳这样的火器,耗也能耗死建奴,怎么就打不过呢
这个时候,贾亦韬转头看向另一侧的茅元仪,这个曾经与建奴交过手的将领,询问道:“茅元仪,既然朝廷能够制造出种类如此繁多、威力惊人的火器,我军怎么可能打不过建奴呢怎么可能平复不了辽东之患呢”
“别得不说,暂且不提地雷这等爆炸性的火器,单单是火铳、鸟铳、三眼铳、迅雷铳这样的火器,只要有一支两万人装备的军队,就能碾压鞑子的骑兵,根本就不给敌人冲入阵营的机会。”
“即便鞑子的骑兵再如何的厉害,奔跑起来的速度有多快,弓箭的射程最多也就数十步,我军如此多的火器,只要一组一组地轮流射击,就等于两万颗子弹相继射出,足够火器营装填子弹、再次射击的时间了。”
“何况,建奴的能战之人也就数万,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怎么就让他发展的越来越大,直到现在一发而不可收,形势难以控制了呢”
茅元仪一阵苦笑,面有感慨之色,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便明言之语,最后只能幽幽地说道:“皇上,你有所不知,我朝军队的火器普及虽广,但质量却极差,也就守城用的红衣大炮还算合格。”
“而且,由于军纪混乱的原因,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可言,更谈不上火器上的配合。如此一来,就给了鞑子可乘之机,凭着战马的冲锋速度,只要挨过了最开始的第一波火器射击,他们就能冲入阵营之中,冲散阵型,使得火器毫无用武之地,无法发挥最大威力。”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火器营的战法已经持续了百年有余,并未有多少革新,那种打法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战需求,只能整肃军纪,改良火器营的战法,方能使得我朝的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辽东拥有数十万的驻军,又配备有最先进、威力巨大的火器,居然还打不过总人口不到百万的后金,想想都让人生气,让人觉得丢脸。
渐渐地,贾亦韬的这口恶气消了大半,为一个历史学家,贾亦韬当然知道茅元仪说得这些是事实,但也知道这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女真不满,满万不可敌。
贾亦韬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一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大明王朝,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女真族,之所以使得后者做大,越来越难以控制,也是茅元仪没有尽述的一部分事实。
辽东的那些将领故意放水,并不想一举灭了努尔哈赤,直至最后的养虎为患。
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些武将而言,还有一些官员,唯有战争,唯有不断地边境威胁,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他们的价值,才能以最快速度的升迁,以及提拔自己的心腹子弟。
正如一句话,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同样的道理,最能成就自己的人也是你的敌人,而不是身后的朝廷。
毕竟,任何一个官员的提拔与高升,或者武将在军中身居要职,除了世袭的原因以外,只有战功,唯有如此,才会无可非议
所以,说辽东是一个战场,是危机的最前线,不如形容为“将军的摇篮”来得更贴切。
贾亦韬的心里非常的很重,挥去了脑海里的这些信息,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从袖子里掏出了燧发枪,递给毕懋康的同时,淡淡地问道:“以你们的制造工艺,能不能仿制出这把燧发枪”
毕懋康没有立即回答,面带好奇之意,双手接过了燧发枪,翻来覆去的不断打量,脸上慢慢现出惊喜之意,仿佛忘记了贾亦韬等人的存在图版,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妙真是妙极了,设计的真是巧妙,如此一来,就打破了火器在雨雪天不能使用的魔咒,将会大幅度改进火器的性能。”
紧接着,伴随着脸上越来越炽烈的兴奋光芒,毕懋康一手托着燧发枪,一手指着枪管,激动地说道:“皇上你看,只要再增加这支枪的比例,加长枪管的长度,就能使得它的射程大大提高。”
虽未得到明确地回答,但贾亦韬已然知道,毕懋康能够仿制出燧发枪。
第五十章胆战心惊的李祖白
贾亦韬露出满意之色,轻轻点头,拍了拍毕懋康的肩膀,很是欣赏的朗声说道:“好,毕懋康,这把燧发枪就暂时放在你这里了,尽快仿制出同等样式的十把燧发枪,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真是好枪啊设计的真如此巧妙居然能够想到将燧石装入”
毕懋康就像着了魔一般,如获至宝地把玩着燧发枪,念念有词的吐出这两句之后,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行礼道:“是,皇上,微臣遵旨,微臣定当竭尽所能,将燧发枪仿制出来”
“好,毕懋康,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钦天监
后衙之中,贾亦韬伫立在一个架子旁,架子上摆满了各种仪器,看着各种工具装备,恍惚间,贾亦韬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就好像回到了现代,这些工具虽然简陋而粗糙,却有着现代仪器的轮廓,那份久违的熟悉感,让贾亦韬的心里泛起莫名的悸动。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中国人从骨子里就自带着恋旧的天性,贾亦韬也不例外,看着眼前的这些物件,恍若隔世,虽是死物,却让贾亦韬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心中自然而然的生起了一股,萌动。
婆娑过一个又一个仪器,贾亦韬的手指在微微颤动,但还是强做平静之色。
“启禀皇上,这些工具都是薄珏jue自己做得,专门用于研制各种物件,验证西洋人的那些学说,以及做实验之用”
站在这个王朝最高统治者的身旁,虽然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不管是贾亦韬的那一袭龙袍,还是周围的锦衣卫威势使然,都使得李祖白的心中很是忐忑,紧张不已,声调都在跟着发颤。
贾亦韬停了下来,没有再抚摸那些工具,转头看向了李祖白,淡淡地说道:“李祖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钦天监的监正”
看着李祖白就要跪拜谢恩,贾亦韬摆了摆手,同时转而说道:“先不要急着谢恩,这官可不是白给的,按照那本远镜说,尽快将望远镜给制造出来,朕还有大用。”
“可是可是,皇上,要想制造出望远镜,不仅需要一笔不菲的花销,还需要大量的人员,目前为止,短时间之内,钦天监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啊。”
违逆圣意,尽管说得是实情,虽然李祖白心中害怕的要死,还是将钦天监的难处说了出来,让他意外的是,贾亦韬不仅没有动怒,反而还给他一个惊喜。
“这有什么无妨,没钱是吧朕可以划拨给你们钦天监,以望远镜的专项银钱。至于工匠和这方面的人才,尽管招来就是,朕给你直接任命的权力。”
这一刻,李祖白的心情已经不能用喜不自胜来形容,激动的刚要说些什么,却被贾亦韬给打断了,让他有一种被泼冷水的感觉,立马恢复了理性。
“不过,朕将丑话说在前头,虽然给你任免钦天监一些官员的权力,却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肆意妄为,如果胆敢胡乱的安插人手,亦或是故意打压钦天监的官员,朕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还有,朕前期投入了这么多,如果看不到成果,没有见到望远镜,朕决不轻饶”
“皇上,微臣万万不敢将国之重器挪私用”
尽管没有私心,尽管从未想过当官谋私利,李祖白还是忐忑而紧张地回应了一句,躬身施礼的同时,额头已经现出了薄薄的一层冷汗,这不是心虚的表现,而是畏惧的下意识反应。
这段时间,京城里可谓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死了不少人,尤其一些皇亲贵族,可是没少受罪,国丈,皇后,国舅爷等等,都不能例外。
皇上那凌厉的手腕,让人胆寒,一阵后怕。
不仅如此,像李祖白这些聪明的一小撮人,有一种预判,没有明说的共识,别看死了那么多人,京城已经恢复了平静,但那都是表象,事实却是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尤其是京城流传着一个鲜有人知的小道消息,皇上调来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秦良的白杆子兵就快要到京城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为数不多几人心里清楚,暴风雨就要来了,一旦秦良到京,北京城内将会发生一场大地震,将会有一场大清洗,而白杆子兵就是用来维稳的。
糟糕的是,皇上的手段波诡云谲,一连串的行动让他们糊涂了,摸不清情况,这段日子倒霉的不仅有魏党、东林党,还有那些皇亲贵胄,牵连甚广。
当然,虽然牵连甚广,除了清除魏党的力度很强,但其他的事情都不大,不过是被皇上勒索了一笔钱,子侄被重责了一番,或者官员经常被训斥。
如今这个极其敏感的时刻,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夕,听到贾亦韬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仅仅只是一个正五品的钦天监监正,李祖白如何不紧张如何不害怕
虽然成为了钦天监的头头,但在这个官员多如牛毛的京城,再加上钦天监并不是什么要害衙门,这个五品监正实在不算什么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无所畏惧,最起码他李祖白就做不到。
“好了,李祖白,不用这么紧张,朕又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提醒你好好工,尽快完成任务,莫要辜负了圣意。”
很显然,贾亦韬的这一句话并未起到多少的安抚效果,李祖白依旧胆战心惊不已,刚想要说些什么,却被一旁的薄珏给打断了,顿时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很是感激薄珏的转移话题。
“启禀皇上,制望远镜,不仅需要极为高超的手艺,其中的镜片获得,需要高温煅烧,方能制取到玻璃液,仅此一项,就需要一大笔钱和熟悉煅烧技艺之人的指导。否则,如果只靠钦天监的这些人摸索,虽然最终也能弄出来,但将会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
贾亦韬看向薄珏的同时,也在轻轻点头,一副听得很认真的样子,紧跟着询问道:“嗯你觉得,该怎样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制取到玻璃,并能出望远镜”
看到薄珏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面有迟疑之色,贾亦韬进而又补充道:“换句话讲,在最短的时间里,要想获得望远镜,你需要朕如何支持不管是什么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一下子说完,朕恕你无罪。”
薄珏这次没有了顾忌,神色坦然了许多。
第五十一章“爷”文化
“启禀皇上,微臣希望您能够准允,钦天监能够引起那些洋人进来,为朝廷办事,在钦天监当差。”
很显然,这个要求也是李祖白也很想提得,心里迫切地希望,皇上能够答应,让那些京城里的洋人入仕当官。
然而,贾亦韬却是淡淡一笑,脸上现出意味深长之色,深深看了一眼李祖白,轻声说道:“李祖白,如果朕得到的消息没有错的话,你好像加入了天主教现在已经是天主教徒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儿啊”
此刻,李祖白真得是欲哭无泪,心里憋屈的慌,薄珏刚刚将皇上的注意力转移,现在又扯到自己的身上,尽管心中郁闷,但也不敢多做迟疑,连忙答道:“是的,皇上,微臣确实是天主教徒,却绝无私心”
“好了,好了,李祖白,不用这么紧张,朕没有那么多的意思,仅仅是顺口那么一说,不要做出过多的解读。”
贾亦韬摆手打断了李祖白的话语,进而又朗声说道:“不仅是你,朕还知道,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王微等人,朝中有不少的大臣都是天主教徒。”
说到这里,贾亦韬停顿了一下,再次看向薄珏,脸上现出和煦的笑容,风轻云淡地继续说道:“朕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也不排斥那些洋人入仕当官,报效我大明王朝。”
贾亦韬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威势更是随之增加。
“薄珏,告诉那
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