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说的差不多了,便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就赶紧去准备吧。”
吴梅村想了想,面露难色道:“这个,微臣也没亲眼见过辽民的惨状,怕写不好啊。”
朱慈炅没好气的道:“你没见过自然有人见过,从辽东逃到京师的人多了,你这征稿的通告一下去,还愁没人给你投稿吗审稿的时候注意点,太温和的就不要了,一定要写惨一点,如果写的不够惨,你就给他们润色一下,最好让人一看了就怒不可遏,明白了吗”
吴梅村心领神会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新京报这几天大幅报道辽东的物产和美景,大明各地的读书人也习惯性的跟着新京报的报道,讨论起辽东来。
大明各地风向一变,一改前段时间到处欢欣鼓舞的场面,唉声叹气的人越来越多:“唉,如此大好河山,却被建奴给占去了,可惜,太可惜了。”
这中间也有人时不时的抱怨道:“是啊,太可惜了,现在大明军队这么强大,为什么不去收复辽东呢”
说者看似无心,听者却是留意了,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叹息又变成了抱怨。
这些看似无心的人其实都是锦衣卫的密探,各地密探都接到了上峰的密令,多参与读书人的讨论,适时引导引导。
当叹息变成抱怨的时候新京报开始报道建奴在辽东实施的苛政和对辽东百姓的欺压。
一时间破口大骂的有之,感同身受的也有之,又有人继续抱怨道:“朝廷是怎么回事啊,建奴都不把辽东百姓当人看了,怎么还不去收复辽东,解救百姓”
于是抱怨声越来越大了,这时候新京报又开始报道建奴是怎么在辽东烧杀抢掠的,这下大明的百姓都怒了,大明各地骂声一片。
这中间又有人时不时激动万分,吵着嚷着要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出兵辽东,去收拾建奴。
跟风的人越来越多,还真整出好多联名上书来。这时候新京报又开始报道辽东汉民的惨状,这下更不得了了,大明各地骂的更凶了,不但有骂建奴的,甚至还有骂朝廷无能的。
这中间又有人时不时气愤难当,吵着嚷着要跑去辽东打建奴。跟风的人又是一大片,当然,真到辽东去是不可能的,但嘴里说要去的却是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新京报又开始报道建奴的凶残,将他们在辽东肆意捕杀百姓,将辽民抓去当奴隶,动辄屠城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凄惨无比,听者伤心,闻着落泪。
建奴竟然如此毫无人性,这下大明百姓出离愤怒了,咆哮着要去收拾建奴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围住县府衙门强烈要求朝廷出兵收复辽东的情况。
这时候新京报报出重大新闻,日兴隆商号捐资一千万两白银,请求朝廷出兵辽东,收拾建奴。
一时间大明各地叫好声一片,日兴隆商号被冠上了爱国商人的头衔,各地分号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破了,生意火到爆
第二天新京报又报出重大新闻,大明西洋商贸同样捐资一千万两白银,请求朝廷出兵辽东,收拾建奴。
大明西洋商贸这是什么什么啊沿海的海商可能还听说过这么个商号,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却不知道这大明西洋商贸是干什么的,日兴隆商号也就罢了,那是百姓公认的大明第一商号,富可敌国,能捐出一千万两白银一点都不稀奇。这突然冒出个大明西洋商贸,听都没听说过的名字,竟然也这么慷慨
大明百姓坐不住了,有钱的纷纷慷慨解囊,你一两我五钱,你几文我几文的筹钱,然后派出代表拿着名单,跑去县府衙门捐钱;没钱的也开始请愿,要去辽东出力,敢什么都行大家就一个要求,请朝廷出兵,收拾建奴,光复河山
这下可把各地官员给弄傻了,以前朝廷财政紧张的时候也曾增加过税赋,收的那叫一个艰难啊,平民百姓无不怨声载道。现在倒好,都把钱送到衙门里来了,你不收他们还跟你急
各地衙门都不敢做主,这可是没有先例的,谁敢收啊
当朱由检捧着一沓奏折来找朱慈炅时,我们的崇正皇帝笑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全民喊打,又是联名上书,又是捐款请愿,这才像要打仗的样子嘛
于是,他小手一挥,豪气干云的道:“收,全部收,告诉他们明天朕会给全国百姓一个交待。”
朱由检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心道:“你这是要交待什么啊”
朱慈炅的交待就是,第二天新京报头版头条公布了一道圣谕:
朕,也想收复辽东,奈何现在京师和辽东间大雪封路,无法通行,朕在此郑重承诺,明年开春,冰雪融化之时,朕便挥军北上,直捣辽东,不复全辽,誓不收兵。
圣谕一出,全民欢腾。
第六卷第五章调集兵马
火炮已经开始准备了,百姓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军队的整顿了,朱慈炅之所以示意麾下的两大商号相继捐款,为百姓做榜样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要对明军进行全面整顿,而这需要很多银子。
正当朱慈炅准备着手军队整顿时,辽东传来密报:皇太极率数万兵马去了蒙古草原,而且蒙古各部隐隐有集结兵马的迹象。孙承宗怀疑皇太极又想故技重施,偷袭京师
朱慈炅接到密报,气的破口大骂:“皇太极,尼他玛就不能消停一下吗这大冬天的,到处乱窜什么,你脑子进水了啊”
皇太极脑子进水了吗当然没有,他脑子好使着呢。大明在辽东和蒙古草原有间谍,皇太极在北直隶附近也有间谍,朱慈炅这么疯狂宣传要收复辽东,皇太极自然会收到消息。其实就算朱慈炅不宣传皇太极也知道,明军肯定会来打辽东的主意,兵力比他多,武器比他强,不打才怪。
皇太极不是那种一味蛮干的莽夫,更不是那种坐等挨打的软蛋,大明这么大张旗鼓要来收拾他,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该怎么给小皇帝一点颜色看看呢辽东是不用想了,现在已经天寒地冻,大军出行极不方便,就算勉强出去了,能干嘛,孙承宗正躲在乌龟壳里等着呢,天气尚好的时候都打不下来,何况是大冬天。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偷袭京师,前两年他就干了一次,虽然丢了广宁,但也抢到不少奴隶和财物,算是跟明军打了个平手。这次就不一样了,有大贝勒代善率十万大军在海州卫守着,他压根就不用担心后方的安全问题,现在他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要兵马的问题。
女真各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口已经增加不少,但是总数还是不到两百万,就算全民皆兵,能集结起来的军队也才十五六万,再加上新招的汉八旗总数也才二十来万。代善那里十万不能动,莽古尔泰那里三万多更是早就变成了冢中枯骨,再加上辽东各地都要留点人防守,他能调动的兵马最多也就五万。
上次去偷袭都带了十万大军,这次只带五万肯定是不够的,他只能令蒙古各部集结兵马了。他原本一直不让蒙古各部集结太多的兵马,每次最多让他们集结一两万,就是怕他们起异心,现在都到这份上了,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直接下令蒙古各部集结十五万兵马,在察哈尔部汇合
他集结这么多人马是想明军决战吗当然不是,遵化到京城一线大小城池十多座,人家都守在城池里,他战什么战,去攻城找死吗火枪火炮再加上地雷手雷,只要四五万人马守城就能让他二十万大军束手无策,大明现在可不止五万人马,那小皇帝就跟个疯子一样到处招兵买马,现在明军最少有一百多万,去攻他们的城,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皇太极其实主要是想打乱明军的部署,为明年的辽东大决战做准备。他早就计划好了,如果明军集结大军在遵化和蓟州一线布防,他就按兵不动,让明军白忙活一场;如果明军只调集少量军队来防御,他就冲进顺天府肆意劫掠一番,然后走人,让小皇帝吃个闷亏;如果明军完全不搭理他,那他就率大军直扑京城,看小皇帝怕不怕。
朱慈炅当然不怕皇太极,只是有点烦而已,他这正准备着手整军备战呢,皇太极突然给他来这么一出,直接就把他计划打乱你了。
他原本准备年前把军队整顿好,年后再调动,现在没办法了,你不调动军队防御,皇太极绝对会冲进顺天府到处劫掠。他这刚信誓旦旦的要挥军收拾皇太极呢,人家马上就冲进京畿要地烧杀抢掠,这不打他脸吗他丢不起这人
这次他也不用孙承宗教了,直接令曹化淳取出大明全境的兵力布局图,摊在书桌上看了看,然后下旨道:
“传旨,令昌平总兵尤世威领兵三万驻守密云、怀柔、顺义,每城一万人马;
令宣府总兵侯世禄领兵三万驻守三河、平谷、通州,每城一万人马;
令大同总兵王学书领兵四万驻守蓟州、香河、田,其中蓟州两万人马,香河、田各一万人马。”
说到这里朱慈炅不由一顿,这些都是按上次孙承宗的安排而调动的人马,这次孙承宗远在盖州,蓟州镇和山海关的兵马也差不多都被他调到三岔河堡和盖州一线去了,剩下的人马不到一万,能守住山海关就算不错了,至于遵化附近还得另外抽调兵马。
他用手指点了点遵化城,然后慢慢向西南方向看去,东北方向就不用看了,现在那里冰天雪地,压根就不要想把大军调过来。
嗯,京城的二十万禁卫军可以调一半过去,京城有十万禁卫军就足够了,现在王恭厂可是在疯狂造炮,十万禁卫军加上造好的火炮,他皇太极就是率五十万大军过来都是白搭。
嗯,北直隶新招的三万守军驻扎在保定府大宁都指挥使司,可以调过来应下急。
再往南,就到河南了,河南一省也才三万守军,防守贼寇都不够,那里还能调的出人马。再往南就是南直隶了,那边是有十多万兵马,但太远了,不行。
那就只能往西了,往西是山西,嗯,山西平阳府和泽州有卢象升集结的二十万大军调还是不调
他看了看河南又看了看山西,眼中历芒一闪,调,一定要把卢象升调走,不然贼寇躲在大山里不敢出来,怎么去收拾那帮蛀虫
他再仔细的看了看地图,平阳府必须守住,那里贼寇已经清理过一遍了,蛀虫都扫光了,不能让他们再吃回头草了,其他地方嘛,哼哼,各州府的官员你们自求多福吧,如果没贪腐贼寇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如果贪腐了那就不要怪朕心狠了,你们就给那帮蛀虫陪葬吧
想到这里,朱慈炅把牙一咬,继续下旨道:
“令驻扎在大宁都指挥使司附近的三万守军北上蓟州,驻守永平、迁安、滦州,每城一万人马;
令京营提督佥事史可法率十万京营新兵驻守遵化城;
令五省总督卢象升亲率十五万人马将俘虏贼寇押解至遵化城外,沿遵化城原城墙筑一圈外城,以为屯兵之所,最少要能屯兵五十万人马,平阳府留五万兵马驻守即可。”
曹化淳刷刷刷写了六份圣旨,交朱慈炅过目后再一一盖上大印,然后便躬身退出去安排人传旨去了。
卢象升接到圣旨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新京报他也看了,为一个统兵大将他也恨不得挥军直捣辽东去收拾建奴。但,他不能,贼寇主力虽然已经遁入深山,却仍有上十万之众,如果让他们跑出来,五省之内,除了他麾下的天雄军,无人能治。他一走,贼寇岂不是又要死灰复燃,发展壮大,所以,他不能走。
现在皇上竟然下旨让他去和史可法一起守遵化城,而且指明要他亲率十五万兵马,还要把十多万俘虏都带上。这意思就是要放弃五省,任贼寇横行,全力去对付建奴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这个问题他不会也不敢问皇上,他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要没皇上的赏识,他还是一个知府呢,哪有现在的五省总督,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
所以,一接到圣旨,虽然十分不解,虽然倍感可惜,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安排留守,集结大军,然后押着十多万俘虏往遵化赶去。
他到达遵化的时候,已经是十多天以后了,此时史可法早已抵达,而且还做了一些先期的准备工,各种建城墙的材料堆成一座座小山,都快把遵化城给围住了,只等他押解的俘虏赶到,便可以直接开始砌墙了。
史可法和卢象升同是朱慈炅的亲信,而且都是京营副将出身,关系自然好的很,卢象升刚一到遵化,史可法便率领一众京营将领前去城外迎接,并且在城中设宴为卢象升等人接风洗尘
星辰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