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汇报,现在每天收到的稿件已经超过五千份了大家要奇怪了,京城里的官员大大小小全算上最多也就两千出头吧,怎么会出现五千多份稿件呢
有一天写几份的,但这种人不多,毕竟他们都是衙门里的官员,再闲也不会闲到一天到晚什么事都没有。那这么多稿件怎么来的呢大多数人都在给亲朋好友代投
这工本费倒是小事,只是使京城的酒馆最近生意红火了一点而已,关键问题是这个名声,如果谁的文章能有幸被吴梅村吴大人选中登上新京报,那他就出大名了,说闻名全国都不为过,因为新京报本来就是全国发行的。
现在新京报的销量是多少恐怕没人能想的到,的确,这个数字连朱慈炅都没想到,新京报的销量竟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万份而且这还不是朱慈炅的功劳,竟然是吴梅村这个古人想出来的点子,让新京报销量暴增
其实这个点子说出来一点都不复杂,只是一般人不会往这方面去想而已,这个点子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新京报最大的读者群。
新京报最大的读者群是些什么人首先可以肯定,不是进士,毕竟三年才出三百个进士,平均一年一百个十年才一千个,一百年才一万个,有几个能活到一百岁还不死的,所以大明全国的进士加起来都没一万个;也不是举人和秀才,这些人也是千万读书人中翘楚,一省才那么多名额,数量也不会太多,要不范进就不会因为中个举人而疯掉了。
新京报最大的读者群其实是那些没有功名的童生,这个童生不是说他们年纪小啊,而是他们没有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没有考上生员,没有取得功名。生员在民间一般都称之为秀才,而童生,他们也有个通俗的名字,叫读书人。
大明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呢这个还真没人统计过,不过“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明朝这个最重视科举考试的朝代,读书人应该不会少,不说全民读书那么夸张,十几个人里面应该有那么个把读书人,按大明上亿人口计算,那么大明的读书人就有差不多一千万
这么庞大的读者群,怎么让他们来买报纸呢很简单,搞清楚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就行了,不要说什么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那会儿的人还没这么高的觉悟;也不要说什么为了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古代没谁会这么闲的蛋疼。自从有科举制度以来,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金榜题名。
人生两大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怎样才能金榜题名呢这个问题恐怕是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想知道的,吴梅村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从第四期新京报开始,就开设了一个专栏,专栏的题目就叫论金榜题名。
要问谁最有资格论金榜题名,那自然是金榜一甲第一名状元郎,而吴梅村正好是新科状元,所以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他亲自操刀,将自己写八股文的经验心得,还有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的亲身体验全部写了出来。然后,他又去找历届状元,舔着脸求他们写心得写体验。
上一科的状元史可法倒好说,大家都是皇上的亲信,一句话过去他第二天就把文章写好送过来了。其他的状元就不大好说话了,状元可是千万读书人中的魁首,谁没点傲气,而且一般高中状元之后只要不犯错误,官途都比较顺畅,比他吴梅村官大的比比皆是,你算那颗葱啊,让我写我就写
吴梅村较起真来也是比较恐怖的,为了让皇上高兴,把新京报的销量搞上去,他豁出脸去不要了,威逼利诱都用上了。你给不给我面子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银子,一篇文章一百两,你好我好大家好;你不给我面子,我可上皇上那告你了啊,到时候皇上发起飚来你可别怪我
这货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这个大家都知道,他说去告状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在一百两和惹皇上生气之间选择,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选择一百两,能高中状元的会是傻子吗所以,吴梅村得偿所愿,历届状元全部乖乖的写了点心得体验,把这个神经有点不正常的新科状元给打发了,新京报中的论金榜题名专栏得以连续刊登十几期状元文章。
这下可不得了了,一传十,十传百,天下的读书人都开始疯狂抢购新京报,开玩笑,谁不想金榜题名啊,就算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光冲着状元文章都要买啊。那可是状元郎,千万读书人的偶像,平时你想看他们的文章,十文你一个字都别想看到
新京报前三期免费过后,第四期就要开始收钱了,吴梅村印了一百万份试了试水,结果各处邮局先后传来消息,报纸一到就被抢光了。这些人倒不是为状元文章和金榜题名而来,主要是前面三期看得人热血沸腾,大家头脑正发热呢,想继续沸腾下去的多了,所以报纸被抢光了。
第五期,吴梅村让印了两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这时候新京报上面有提有状元文章教你怎么金榜题名的事已经慢慢被传开了,头脑发热的有之,奔着状元文章和金榜题名而来也有之。
第六期,吴梅村让印了三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这时候上面有状元文章已经人尽皆知了,大部分人都是奔着状元文章和金榜题名来的。
第七期,吴梅村让印了四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没办法,状元文章写的就是好,虽然大多数状元都是为了打发吴梅村这个疯子的,但他们也爱惜自己的名声,这可是要全国发行的,他们敢胡乱写吗所以,每一篇都是他们认认真真写出来的,能高中状元,那文采还用说,天下读书人都看的如醉如痴,欲罢不能。
第八期,吴梅村让印了五百万份,还是被抢光了,看新京报已经成为读书人的时尚,这几天读书人在一起聊天,开口都是:你看了某某状元写的某某文没,那一句什么什么什么,要是你没看,答不上来,那丢人就丢大发了。说夸张点现在大明的读书人没看新京报都不大敢出门,因为一出门碰见朋友,人家肯定跟你聊报上的内容,没看接不上话你好意思说你是读书人
第九期,吴梅村让印了六百万份,呃,没印成,还是五百万份,京城造纸坊和印刷坊的老板这几天都快疯了,说好的一天一百万份呢不带这么玩人的
头十天他们加班加点印了三千万份,然后修整了两天,第三天一百万份,大家都很轻松,早就准备好了,班都不用加,这钱赚的真舒坦啊,坊老板们都笑开了花。
第四天两百万份,好吧,谁嫌钱多啊,加加班就印出来了,他们都笑的合不拢嘴了。
第五天三百万份,来吧来吧,咱不嫌钱多,两班倒,刚好,他们下巴都快笑掉了。
第六天四百万份,这些老板急了,疯狂找人疯狂印,总算应付过去了。
第七天五百万份,这些老板要疯了,全部盯到坊里,别偷懒啊,给我使劲印。吃饭等等,我给你们找个顶班的,一个个轮流去吃,不准停;出恭排队啊,一个个去,没顶班的就给我憋着,不准停。总之就是加班加点一刻都不停,终于印出来了。
第八天六百万份,这些老板真要疯了,吴大人你绕了我们吧,实在是印不出来啊吴梅村只得罢了,至于找其他地方的坊印,这点朱慈炅是明令禁止的,开什么玩笑,到处印,他们印多少你管的住吗到时候你一份都卖不出去,市场全被盗版货给占领了他还专门让锦衣卫和东厂盯着,谁敢盗版,立马抓起来,所有设备全部没收。
盗版有多恐怖为现代人的朱慈炅是知道的,一旦让盗版盛行起来,别说赚钱了,稿费都要倒贴,赔钱去养盗版商,绝对不行,坚决不能让盗版货出现在大明
正当吴梅村忙的晕头转向、不亦乐乎时,皇上传旨,让他入宫觐见。
他赶紧放下手中的稿件,匆匆向皇宫赶去。
朱慈炅找吴梅村主要还是为了收复辽东的事情,兵法有云:师出必有名,虽说打击侵略者,收复失地这个理由已经很充分了,但是,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去了,大明的百姓大部分都不知道,也不参与,好像打击侵略者是他崇正皇帝一个人的事情一样,其他人就在后方等着看结果,连个摇旗呐喊的都没有,等你打赢了举国沸腾,万一打输了骂声一片,这怎么行
火炮已先行,报导要跟上。
第六卷第四章全民动员
人民战争的力量是无穷的,朱慈炅深知其中的道理,他自然不会学以往的皇帝做脱离人民的孤家寡人。人民战争并不是说要所有人都冲上去打,而是要让全民参与,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那么怎么和治下的子民联系在一起呢要保持帝王的权威,就必须高高在上,俯览众生;要和治下的子民联系在一起就必须和他们沟通交流。治下的子民在想什么皇帝或许能知道,但一个皇帝在想什么,治下的子民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不可能跑去告诉每一个子民,朕今天想干什么朕明天又想干什么。以前的任何一个皇帝都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愿传达给每一个子民,但是朱慈炅有。
报纸就是连接的纽带,沟通的桥梁,通过报纸宣传就能让大明的百姓和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当然,人的思想是最难掌控的,不是你想别人跟你往一处想,别人就一定会跟你往一处想。要想左右人的思想,难度很大,一般人压根就做不到。还好,朱慈炅不是一般人,他是穿越而来,前世的时候全民动员这种事情他见的多了,该怎么引导,该怎么控制,都有现成的例子,他只要让吴梅村去照做就行了。
当吴梅村匆匆赶到御书房时,朱慈炅正拿着一份新京报在仔细的品读,他生怕打断了皇上的雅兴,只得躬身立在书桌前静静的候着。
朱慈炅其实已经看见他了,但这一期的状元文章着实精彩,他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这才微笑道:“这状元文章果然精彩,难怪五百万份报纸都被抢购一空,不错不错,你这点子想的很不错。不过在世的状元也就这么多,接下来怎么办你想好了吗”
吴梅村胸有成竹的回道:“回皇上的话,微臣接下来想找些一甲进士及第的同僚继续论金榜题名,能荣登一甲,进士及第,文采其实都差不多,我想皇上排定名次时应该主要还是看他们策对的内容吧。”
朱慈炅回想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他主持了两次殿试,每次都亲自看了不少试卷,要说文采,他还真没看出高低来。不过他选状元看的可不是策对的内容,而是看名字,后世最有名的肯定是最厉害的,就这么简单,吴梅村要知道他是这个标准,估计能惊的眼珠子都掉出来。
当然,朱慈炅是不可能把这个标准告诉吴梅村的,他点了点头,直接略过这个问题,考校道:“朕明年要收复辽东,你能让大明的百姓都为朕摇旗呐喊,甚至是出钱出力吗”
吴梅村闻言一愣,脑袋瓜子疯狂运转起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想了好一会儿,他才试探着回答道:“要不专门出一期辽东专刊,专门写建奴是怎么在辽东烧杀抢掠的。”
朱慈炅摇头道:“不够。”
吴梅村又小心道:“要不再来一期,专门写辽东汉民现在过的多凄惨”
朱慈炅继续摇头道:“还不够。”
吴梅村绞尽脑汁想了一阵,这才继续回道:“要不再来一期,专门介绍辽东富饶的物产,辽阔的土地”
朱慈炅见他毫无头绪,东扯一下,西扯一下,知道完全让他来策划怕是不能成了,只得系统的讲解道:“你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不行的,必须循序渐进,先写写辽东富饶的物产和辽阔的土地,让百姓觉得如此大好河山被建奴夺去了太可惜了;然后写写建奴是怎么对待辽东百姓的,让他们看清侵略者的嘴脸,不要抱侥幸心理;然后再写写建奴是怎么在辽东烧杀抢掠的,激起百姓的义愤;然后再写写辽东汉民现在过的多凄惨,让百姓知道被侵略者统治的后果,激发他们的反抗心里;然后写写建奴的凶残,将他们在辽东肆意捕杀百姓,将辽民抓去当奴隶,动辄屠城这些事情都详细的写出来,让大明百姓都怒不可遏,恨不得去咬建奴两口。最后,朕再安排几个榜样,摇旗呐喊,出钱出力,让百姓知道他们该干些什么。”
这一套介绍下来,吴梅村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崇敬的行礼道:“皇上真乃神人也,微臣受教了。”
这都是剽窃的好不,朱慈炅有点不好意思的摇了摇手,继续道:“专刊就不要出了,通篇都是写辽东的就有点太刻意了,其他内容还是要有点的,干脆这样吧,正面写辽东,背面写其他内容,多出几期,年前能出完就行了。”
吴梅村赶紧拱手道:“微臣遵旨。”
朱慈炅见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文豪1978》【笔趣库】《空想具现的大贵族》《天命在我》《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神话:灵性支配者》【奇书小说网】《三塔游戏》《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
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军工帝国》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