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阅小说网】地址:aiyuexsw.com
“回长安官舍?”我惘然,“思过?”
“陆大人你应当知道,圣上此次巡猎,声势浩荡,只为显摆皇威以效太宗皇帝之功。但是圣上却在大获全胜之时,遭受大雁袭击,不得不说是功亏一篑,有损天威。又偏偏是巧,陆大人你的名字就跟大雁相关,惹圣上不悦也在情理之中啊!”
“可是案子……”我说起自己心系之事,“案子还没有……”
“圣上已经将案子交给何大人去办了,就不劳陆大人你再介入了。”
“那圣上可是让臣即刻启程回去?”
“这就看陆大人你自己的想法了,圣上没有说切确的时间,只是不让别人在自己面前提到你。”
“臣明白了,领圣命。”
“那下官告退,陆大人早做准备吧!”
收拾行李之时,我想到了智积禅师。
陆羽之“羽”字,师傅说,当时给我取这个名字,是盼着我能展翅高飞,越山而过,去施展一番抱负。
而“鸿渐”二字,则是出自《易经》,卜得“渐”卦,卦辞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师傅说,这是个好卦象,你将来必定能够遇到贵人,行走四方,一生坦荡,事业有成。
可是如今,圣上竟因为太宗皇帝的一句话而对我误会重重,我又谈何自己的名字取的好?真不如那采风寨寨主,得了个新名字“郭子威”来得武运昌盛、所向披靡。
没法要回那只张继给我的琉璃杯,我深感遗憾。
但是我有留意到,那只琉璃杯上部比下部要薄,凭借手感,我认为不是烧制是下功夫所致,而是杯子本身放置久了以后的自然薄化。
琉璃虽然锋利,可也属于软物与流物,是不能跟斧头和铁锤之类的硬物与固物相比较的。
返回长安之时,我叫何大人与司农寺长官不必相送。
等到真的坐进了马车里,我却是萦绕上了一股悲凉感。为臣子者,最怕的不就是失去了君王对自己的信任吗?一旦失去,想要挽回恐怕就难了。
见我回来的早,也许有人会往“陆羽身体不适”方面想,也许有人会往“陆羽得罪了皇帝”方面想,无论哪一种,我还是我,仍旧活着的我,仍旧想弄清楚这一系列案子的真相的我。
我取出一粒“硝石雄黄散”含于舌下,然后在马车里睡了过去。
回到皇宫以后,我径直往官舍走去。
若问我的真实感受,应该是步子比平日里要更重了些,心情不似以前明朗与晴稳。
忽然很想找一个空旷的地方,不管不顾心脏的疼痛,无需在意别人的目光,歇斯底里地吼起来,把自己的不甘、愤慨、遗憾……统统都吼出来。
是我陆羽不争吗?不是。该讲述的事发缘由我都跟圣上讲了。
是我陆羽无能吗?不是。我可以推论杨升和刘十斛并非意外身死,就有把握找出他俩的死因和死法,以及造成这般结果的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圣上变了。
正如官舍回廊下面的那盆樱花一样,花开只七日,七日芳华散尽,终究是零落成泥,空留残退颜色的花蕊。
酿蜜之引是假,造花之蜜为真。
所谓君臣关系——
若以“花蜜”为喻,甜与苦实际上无别,引子的好坏,全凭圣上主观判断、自行拿捏。圣上觉得你是忠臣,那你就是;反之他要是觉得你是罪臣,也你拿出再多的理由来也出不了什么效果。
自然之花终将落,人造之花生蜜源。
是了,任何花形的器皿,或者说花巧罪证,都可以被制造出来;任何蜜源或者说罪源,都可以被添加。
这就是圣上所设的局吗?
困我陆羽于“太宗皇帝的旧训”之中。
圣上他……仅仅是为了解开一个烦忧自身多年的心结吗?
我停住了脚步,在就近的一处石阶上坐下。
抬头,空中湛蓝无云,清澈如洗。
也许,一切都是圣上的自导自演——
放飞雄鹰的仪式是,安排大雁扑人也是;
借用司天台长官之口是,叫礼官说出“问陆大人”四个字也是。
我半闭着眼,感受着半明半灭的光影,一身不寒而觉冷。
圣上为解一惑,大费周折至此,我陆羽何德何能,能做这解惑之人?
“思过。”
我默默地把这两个字重复了一遍。
然后我淡淡地笑了,带着伤感与凄凉而笑,边笑边道:
“臣只恐慧极必伤,所思所想皆中圣上本意。圣上您可知道?在臣看来,您是个明君,您是您,太宗皇帝是太宗皇帝,无需刻意对比,您只要以当下为治,安天下于勤政、服民心于佳策、领众臣于敏腕,就是不输太宗皇帝。”
“您这个常拿自己与先祖作比的心结,不是智积禅师的禅论慧语可解,也不是臣陆羽的‘思辨过论’可解,还需要您自己从心牢中走出。臣愿在皇宫之中,恭候圣驾归来。”
终于到了官舍。
我解下披风,拿出自己的茶碗来装茶喝。
都说器物是有感情的东西,我之所感,的确如此:
双手握一碗温茶,就能够让内心也感知到茶温;嘴唇轻触碗沿,就能让口腔与喉咙轻尝茶之微香;待到碗中茶饮尽,余温不走,余香不散,是为茶之凝味。
一碗茶暖了身子过后,我来到书桌后,拿出钥匙打开抽屉。
从里面拿出《茶经》的手稿,轻抚墨痕,心中的斗志重新被燃起。
一个安静的环境难求,我应该趁着这几天多做《茶经》的写作之事才对,不然等到圣上班师回朝,又不知道要耽误多少功夫、要波动多少情绪和要费尽多少口舌了。
有阳光透窗而入,一片暖色入卷。
我取清水研磨,独温一份静好时光。
下午,回廊底下。
我叫来茶差,吩咐道:“你将这盆樱花处理掉吧!”
“怕是不妥啊陆大人!”茶差惊讶道,“这是圣上的恩赐,不能说扔就扔。而且,您说过,这是恩觉大和尚从东瀛国带过来的、进送给我大唐的国礼。”
“本官知道。”我坚决道,“正是因为这是圣上的恩赐,所以本官叫你扔掉。”
茶差不从道:“陆大人不说出个理由来,请恕奴才难以遵命。”
“圣上所设之局,本官已破。留着这盆樱花无用。”
茶差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道:“奴才请陆大人明示——”
“人都一样,既怕被后者超越,又怕不及前者,所以无论是放眼未来还是回忆旧时,心里都有一道过不去的坎。花与蜜,就是君与臣,君主恩威并施于臣子,臣子酿蜜苦甜于君主,彼此并不违和。”
“臣子如花蜜,能被君主所用,也能够被君主所利用,看透者生,不解者死,故而绽放过的樱花不可留——留,则是不懂君主用意;不留,则是破局之回应。”
茶差担忧道:“陆大人如此聪慧,奴才只怕圣上会陷入两难之地,对陆大人您:既有所得、又不能忍啊!”
我豁然一笑,“伴君如伴虎嘛,不自己学聪明一点怎么行?我之上有司农寺长官大人,之下有你们,不能把上司和部下全都赔进去啊!”
茶差佩服道:“换做别人,铁定是要辞官了,这会正满头大汗地写卸任书呢。”
我坦诚告诉他:“我牵系着颜真卿颜大人的安危,朝中奸佞未除之前,我是不会打退堂鼓的。”
“若是颜大人一意孤行,不听陆大人的劝,”茶差疑问,“陆大人也愿意不悔地相帮吗?”
在做出回复之前,我问那茶差:“你为了如此评价颜大人的性格?”
“奴才是做跑腿之事的,在陆大人来茶阁之前就已经当差多年了。所以在送茶过程中难免听见各处的大人的议论声,说是颜大人过于耿直、不懂变通,不如郭子仪郭大人超然清醒,富有远见。”
我理性道:“言论之声,也并无错,本官尊敬颜大人、佩服郭大人。为臣之风范,人有不同,性本天生,非能易改。所以本官不会改变颜大人之志,只会将一己之力尽到得当之处而止。”
“陆大人知己力、顾大局,真是难得的好官!”
“不说这么多了。”我指向那盆樱花,“先把它处理掉吧!”
“是。”
数日后,奉兴围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