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采杏姑娘的案子解决以后,我和李季兰就不在占用刘长卿的房间了,谢了他之后,我们各自回到了原来的住所。刘方平亦是向皇甫冉辞别,回到了洛阳去。唯有钱起和朱放,还是呆在江南为情而住。
皇甫冉将花朝节举办过后的经济民生情况和民风教化实际,都写成了折子上报朝廷,另外,他还给刑部的何大人写信一封,专门提及这个“女扮男装”的奇案,我多少能够猜到何大人反应:
平静地都完信,理清楚案子的前因后果,然后说一句:“皇甫大人是个造福百姓的好官,也是采杏姑娘好运,心想事成。但话说回来,陆羽陆大人也到了重返朝廷之日吧?”
的确是该回长安去了。
去为圣上效力,去尽自己的司职业,去面对该面对的一切。
我在花朝节上购买了一盆迎春花,我觉得花朵的金黄色煞是好看,关键是这种花卉枝条多花苞也多,节气一到,就会自己绽放开来,养起来省心。
侍茶姑娘笑道:“陆公子的庭院里黄色的花朵,桂花如此,水仙花也如此。”
我道:“瞧着舒心,比五颜六色的好。”
“的确是,花有花芬芳,人有人逸致,相得益彰。”她道,“我整理陆公子的《茶经》手稿,只觉得陆公子字字用心,笔笔细致,可谓是呕心沥血。”
“《茶经》是我毕生之志,非真人对待而不可行,非字字有力而不可笔,非句句精简而不可篇。所以心血所至,可见花开。”
“侍茶只觉得自己能够做《茶经》的整理之事就是福气,手执初稿,闻着墨香,逐字逐句细读,仿若置身茶源之巅,与陆公子一并探寻,又仿若走遍了千山万水,与陆公子一并去采撷那精致的一叶,已经将心扉融入茶中。”
“我去长安以后,《茶经》的初稿存稿你一定要保管好,切勿遗失,也切勿让有心人拿去大做文章。”
“是,侍茶答应陆公子。”
“我还会再回江南来,到时候还有《茶经》的其他手稿要交给你来整理。”
“侍茶明白。是为了我家小姐和杨天一的悬案吧?”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是突破口还没有被找到而已。所以请侍茶姑娘放心,你家小姐和杨天一之事,一定有云开见月的一天。”
“多谢陆公子,如此我家老爷也能了却一桩心事。”
下午的时候,侍茶姑娘请了郎中到茶庐来。
郎中瞧过我的心脏之后,说了些不可轻易动怒、不宜长途奔波、不适经久疲劳之类的话。
我靠坐在长榻之上,回应他道:“知道了。”
其实我又如何会不明白,郎中说的“三不之事”,我是没有一样回避得了的。坐写《茶经》,不知日落月升,怎能不疲劳?从江南赴长安,漫漫何其路远,怎能免风霜?再入朝堂,明枪暗箭如是,怎能心如止水?
我对侍茶姑娘道:“送郎中出去吧!不必叫他拿方子了。”
“陆大人之病,不可不治啊!”郎中对侍茶姑娘道,“姑娘你可要好生劝他,哪有不肯向郎中拿药的,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妥协吗?不可取,不可取啊!”
侍茶姑娘没有在我面前应那郎中什么,只管送了那郎中出去,也关上了房门。我想,她应是会向郎中拿药方和去中药的,只是不想让我看到而已。
她是个细心的人,这一个多月来,全由她来照顾我,自然是她对我的身体状况了解的最清楚。
她回房来为我添衣之时,我对她说:“颖悟超脱,我知生死都是命数;病深病浅,如沧海桑田不测,非多喝几碗汤药能好。”
她不语,只在我身旁默默陪伴。
我却是知晓,她心中有千言万语,都凝成了这无声胜有声的守护与在乎。
离回长安倒计时三日之时,我听到了采杏姑娘和少东家即将大婚、要宴请八方宾客的消息。
“没想到这么快,离开江南之前有喜事传来,可见这意头好。”
“王妈妈倒是肯花银子去为采杏姑娘置办嫁妆,钱公子也打算给采杏姑娘写诗,所以侍茶觉得……采杏姑娘在花楼吃过的苦,全都是值得的。最起码,能够嫁个称心的郎君,一起做合拍的事业。”
“看着别人好,自然而然也会盼着自己好。”我走出房间外,来到桂花树前,“我亲自摘些四季桂的桂花下来,做成香囊,到时候给那对新人送去。对了,侍茶你去把我的龙井茶拿来,这款茶叶寓意好,我要祝这对新人婚后——事业‘龙’福齐天、生活‘井井’有条、感情‘茶’颜悦色。”
“陆公子总为别人着想,可不为自己的幸福做打算?”
“生幸,三生有幸;惜福,自然福到。”我剪下一树桂枝,“你说,可一定会有好报?”
侍茶姑娘真挚道:“一定有,陆公子你一定有好报。”
然后,她问:“陆公子可要吃些核桃?”
我知道她的心意,吃核桃对心脏好,就点头道:“好,你去拿。”
长安皇城。
何大人府上。
听管家来传话,说兵部尚书郭子仪郭大人前来的时候,何大人惊了一惊。
他警惕地问管家:“郭大人是一人前来?还是带了左右副将等前来?”
管家机敏道:“看着像是一个人,但有无将领在暗中跟随保护,就不知了。”
“替本官好好留神,记着是留神林党和卢党的眼线,而非郭大人本人。”
“是,小的会认真戒备异党风声,请何大人放心。”
“郭大人,稀客啊!”何大人热情地外出相迎,“快请,快请——”
“都是同僚,何大人不必客气。”
来到内厅坐下,相互之间饮了象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薄茶之后,就进入了正题。
“自大唐开国以来,兵部和刑部向来不分家。”郭子仪道,“我估算到陆羽是明日启程回朝,不知何大人做何看法?”
“还是那句民间的顺口溜说的好啊!吏户礼,兵刑工。”何大人笑了笑,“可不就是把六部的亲疏度概括的清楚吗?所幸陆羽是站在你我这一边的,你我也待他不薄,有如此牵绊,可见他早日回朝是好事呀!”
郭子仪严慎道:“吏户礼务虚,兵刑工求实,本官但愿老百姓们是以此作为划分依据,而非党阀之河做了界限,叫民间也看皮毛而知筋骨。“
“郭大人不见新任的长安令如履薄薄,兢兢业业当官?”何大人话里有话,“他就怕自己走错一步,成了朝中党阀斗争的牺牲品。”
“那就好,百姓们眼里看到的是清官,嘴里说出的自然是支持朝廷的话。”郭子仪会意道,“民安乐,才能君安乐;民无怨,才能治久安。”
“说回陆羽,皇甫大人在给圣上的折子里可是一句话都没有提到他啊!郭大人你说,是皇甫大人刻意不提呢?还是陆羽自身谨慎,不让他提?”
“陆羽要不是聪明人,何大人你也不乐意跟他打交道,我也不会借兵部的车马和士卒给他,难道不是吗?”郭子仪考量着道,“看来陆羽也是懂得适度回避君心之人啊!”
“不管陆羽找了个什么理由告假回江南,他肯定不会糊涂到在圣上面前提颜大人和张大人,不然朝中风声一响,圣上脑子里的某根弦被触动,对他的看法必定存疑。”
“说到颜大人和张大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说不得名字的人。”
何大人自然明白——
郭子仪口中那个不能说出名字来的人,指的是:卢杞。
“本官此次前来,正是因为此事。”郭子仪把茶盖盖在茶杯上,“那人阴险狡诈,锱铢必较,已有不少忠臣栽于他之手。我等朝臣皆知那人与颜公不和,却忍耐至今未对颜公加以迫害,只怕是在酝酿什么滔天诡计啊!”
“郭大人,有时候隔岸观火并非是坏事,就怕操心过多而坏了事。”何大人看着桌上那只合盖的茶杯,“凡事对可信之人点到为止,行动对值得之人帮到为止,就已经是莫大的付出了,何须周全到底呢?”
“何大人你是明白人,所以看得透彻。”郭子仪一看自己腰间的军令牌,“我是武将,光看得清楚局势还远远不够,万一真到了要出动兵力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该听谁的话了。”
“那本官就要教给你一招了。”何大人示意郭子仪凑近,“皇命要领且要执行,自己的心迹要遵要坚守,二者相较取其中,以先见之明为上,可懂?”
“多谢何大人明示!”
郭子仪抱拳行礼。
何大人接住郭子仪的手腕,让他免礼,“可不能低估了‘预见性’这三个字,往往生死就在自己的第六感判断之中啊!”
“何大人言之有理。”郭子仪大悟,“哪有什么难以定夺的决策?哪有什么进退两难之局?一切扰心之事,都是‘远见’尚且不足罢了。”
“本官见这杯茶空了,可要给郭大人你再添上?”
“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有劳何大人。”
“本官虽无陆羽那样的水准,但所出的茶水也蕴含了另一番滋味。今日郭大人尝之,如何?”
“大有裨益……甚至,可弥补陆羽之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