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随即扫视了一下这各国使臣。只见龟兹国使臣左叶护洋洋得意,这吐蕃国使臣禄东赞低着头沉默不语,这扶桑国和于阗使臣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么样;只有这当事国,吐谷浑的使臣慕容渊文,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和没事人一样,理了理衣衫,抬着头更加威严的站着。
李世民向来欣赏这刚正不阿之人,踅摸了一番这个情况,淡淡一笑这挥了挥手“都给朕退下。”
听得陛下发话,众多大小官员只能安安稳稳的,在自己的蒲团之上端端正正的坐着。随着这太极殿的再次安静,这慕容渊文就坡下驴的趁势致歉道:“启禀陛下,刚才也是外臣孟浪了,我吐谷浑国虽小,但是也得有尊严的活着,希望陛下可以理解,再说了我们是第一个向您提出和亲的,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先来后到,更希望陛下成全。”
正是因为欣赏慕容渊文这份正直,所以这李世民随即宽宏大度的答道:“朕亦理解你之良苦用心。我大唐自立国以来,凭借仁义臣服天下,以前如此,以后更会这样。既然各国使臣都是来我大唐提亲的,我们自当公平的以礼相待。今日,你们一同向我大唐求亲,可是我大唐公主有限,这事容我们君臣商议之后,再行定夺,必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各国使臣一听这样的话语,也都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于阗王子虽然也很想迎娶一位大唐公主,但是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既不是大王也代表不了大王。但是转念一想,如若真能够迎娶一位大唐公主,岂不是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故趁此机会,赶忙奏道:“我于阗虽是国小,但是民富,希望陛下也可以成全外臣,让公主屈尊纡贵下嫁于我。”
他这一句话,顿时让朝堂之上又一次议论了起来。毕竟人家和亲的都是国王,你这和亲的则成了王子,虽说礼节上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毕竟低了一个等级。何况你这还是一个人质王子呢,谁都明白,这是尉迟伏阇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先前之君臣奏对之时,他们已经议论到此事,而李世民让这尉迟伏阇信前来参加朝会的目的,就是也让他搅一搅这趟浑水,故而扫视一番群臣之后说道:“既如此,那朕也准了。各位使臣,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可以暂回鸿胪客馆安歇。请你们放心,我大唐不仅会以礼相待列国,更会用威信臣服众卿,容我君臣商议之后,再做定夺,你们暂且退下吧”
于是各国使臣,谢过李世民之后,又施一大礼,就退出了这太极殿。这时候太极殿内,只余下了自己人。李世民看着列位臣工正襟危坐的状态就说到:“今天咱们君臣就畅所欲言议一议这个和亲的事情吧”
因为魏征,李道宗,长孙无忌等人已经明了了李世民的意思,就没有首先发言。只见在末位的右卫率府长使王玄策,率先站了出来“微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一看是他,就示意其说下去。
只听王玄策说道:“我大唐国力强盛,是各国所望尘莫及的,经营西域微臣感觉应仿照汉朝例,采用恩威并举之策略。既要展示我大唐不怕事敢担事的态度,更要展现我大唐大国的胸怀与气象。自汉武帝,以武力让匈奴以及西域各国臣服,至元帝起这匈奴以及西域各国已经深深被大汉强大之武力折服。
当呼韩邪单于向大汉求亲之时,依照王公商议,决定和亲,这王昭君一出塞,和出了大汉七十多年之和平。至东汉,这班超出出使西域,靠的就是大汉的国力强盛,恩威并举,方让君王的恩泽布于四方。
因此这次和亲并不是高祖刘邦之故事,而是国家兴旺,威服四方的象征。纵观这各国使臣,皆有目的,均为利益而来。向来物依稀为贵,所以微臣建议应在宗室之中,选取一合适女子,仅仅只下嫁其中一国之国君。不仅要气派,更要彰显咱们大唐强盛的气象。这样不仅可以震慑西域诸国,更可以从道义之上臣服西域列国。”
听他这一番话语。列位臣工,也都在窃窃私语这王玄策之论述。虽说也有不同意见,但是鉴于他这一番论述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再加上李世民又满意的点了点头,故而也不好驳斥。看着朝堂之上暂无不同之意见,李世民就问到:“如若选择一位公主,你说说有什么公平之法,能让各国使臣悉数满意呢”
“既然我大唐采用科举取士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光景,微臣建议可以将这种测试简化,分别来考察各国使臣的能力。如若他们才华出众,自然说明治国理政辅佐君王的才能也是不错的。这样我们的公主也不枉嫁给这个国家的君主。”
说到这里,不仅列位臣工投以赞同的目光,而且李世民也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于是,就吩咐道:“着礼部,按照平时开科取士的原则,选取一些测谋略,考能力的题目,呈送朕预览”。
随着这和亲之事大势已定,有一双私下的目光则是暗自窃喜,窃喜之原因正是:离他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望着已无异议的列位臣工,李世民又接着说道:“既已经商定了如何来选取和亲属国一事。那咱们就来议一议这公主人选的事情吧朕的各位公主均还年幼,列位就商议一下看如何从宗室之中,选择一合适的女子前去和亲”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当分析完所有情况的时候,总感觉事情会向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发展,比方说王玄策。当他通过所有之消息,分析完这和亲之事的时候,就已经料定了这列国和亲仅仅只是一个偶发时间。虽说偶发,但是也符合李世民威服西域的心声。故而才有这段以来的数次长篇大论。但是,他料定了再多,也没有料定这公主的人选是谁,这正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李景恒,自从和陈雷密谋之后。已经一直在揣摩这和亲之事,虽说在大的方向上他决定不了,但是在其中的一些环节,则可以参与其中。不仅如此,他亦明了,如若和亲,这雪雁肯定是其中最有优势的竞争者。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确雪雁打小就崇拜姑姑平阳公主,一心想学习这个姑姑,不仅为李唐皇室尽忠,更为这个国家尽力尽孝。加上雪雁的秀外慧中,知书达理,这一切都让她远胜于其她几位郡主。所以他已经感知到,在这个关口,只要举荐雪雁,不仅陛下没有意见,雪雁也会有很大的机会同意。
何况这又是一份光耀门楣的事情。既然嫁出去的闺女都是泼出去的水,嫁给谁不是嫁呢,既如此那就嫁给这西域国君吧,不仅对自己家族起到好处,更重要的则在自己的爵位仕途上,又添上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想到这里,这李景恒于是就出列奏到:“启禀陛下,俗话说举贤不避亲,这既然是展现我大唐威严的事情,自然是要找一智慧贤良,通情达理,可以母仪西域诸国的宗室之女。一定不能辱没了我大唐皇室的教养”。
第五十回:太极殿内论国事雪雁选中嫁西域下
虽说李世民听此一语,感觉说的在理,不过李道宗,听到这些,就感觉似乎有点不对劲了。这小子今天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平时上朝奏事总和自己商量;今天怎么不吭不鞥的,主动就站了出来。于是他就带着疑问之情注视着李景恒。
只见这李景恒看了看父王,又瞥视了一眼王玄策,于是接着奏到:“纵观宗室之女,只有渤海郡王的二女儿,陇西郡王的四闺女,广宁郡王的三丫头,江夏王的大女儿李雪雁,这四人可以下嫁西域诸国。不过论才德,论品相,似乎只有臣妹李雪雁更是般配。”
他这么一说,这李道宗立刻就明白这小子这是要干啥。而此时的王玄策,也顿时傻了眼。
虽说他们都带着甚多之不舍,但是李世民丝毫未曾给予他们多想,就欣喜的说道:“朕听闻,雪雁向来冰雪聪明,朕看这个人选的确不错嘛。皇弟,你做父亲的来说说你的看法”。
虽然这件事情不仅对国家有利,而且对他们李家来说,更是莫大的恩宠。但是这李道宗实在不忍,就这样把雪雁给嫁出去。于是就委婉的回到:“这事儿,是不是得征求一下雪雁的意见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雪雁不是还没许配人家的吗”
“还未曾许配”。
“那不就得了,朕看着雪雁就是合适的很呀”
话已至此,李道宗更是不好再做过多的推辞。于是只能躬身跪下,叩谢李世民的浩浩皇恩。
此时的王玄策,很想说什么,可是看着这一幕,顿时也没了话语。他明白:此事,他已经无力阻止,一切就这样转瞬间已经结束了
此刻我亦不知该用怎样的文字来形容他的心情,总之就感觉他的心中犹如丢了魂一样,六神无主,一团乱麻
看着列位臣工已无他事,随着小黄门一声“退朝”这盛大之朝会就此结束。
看到李道宗得此殊荣,不少旧部重臣,也都趁机前来恭贺这份荣耀。虽说他也多多少少有着些许满意,但是最趾高气昂的则是这李景恒了。只见他走到依旧错愕的王玄策身旁,开口说道:“王长史,这是什么个情况,雪雁得到这样的荣光,你是不是也该祝贺一下呀”
听着这样刺耳的话语,王玄策很想出手教训他一番。但是一想还是算了吧,在这朝堂之上搁不住与这样的卑鄙小人为伍。随即鄙夷的望了他一眼,拂袖而去。
历史,永远会铭记一些被遗忘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可是随着时间的印记渐渐的被埋没在人海与潮流之中。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将这些印记发现,将这些人物展示。历史的车轮会向着那个方向发展,这大唐的国运又会往这那条路上前进呢王玄策和李雪雁又会如何来处理这样的难题呢
带着沉重的心情,王玄策就这样一路踉踉跄跄的走着,他明白:没多久雪雁就会知道这件事情,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面对自己的爱情,面对家国情怀,雪雁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虽然在他的心中,这一直是一份兄妹之间诚挚的感情,可是在即将失去的时候,反倒显得这么不踏实。他不仅不想让她离开,而且也不想让他远嫁西域,可是这一切又是这么的不现实。
雪雁,似乎总是在等待这他的一些应有话语。可是历史就是这样,似乎总是等待不到,机会就这样默默的错过。
此时的江夏王府内,雪雁和小翠正在秀坊研习这刺绣的手艺。不住的一愣,突然间就又想起了王玄策,正在其发愣的当口,一个侍从就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给雪雁道了一个万福:“恭喜郡主,贺喜郡主。”
雪雁望着这个兴高采烈,满心欢喜的侍从也是微微一笑道:“喜从何来”
“启禀郡主,这次西域四国使臣前来咱们大唐求亲。针对这和亲公主人选之事,在今天朝会上,大公子特意举荐了郡主,已得到陛下首肯。”
虽说她早已从王玄策处得知这和亲之事,但是听闻自己被选为和亲的公主,也是莫名其妙的愣住了。我的婚事什么时间让他们做主了,随即气不打一处来的问到:“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是大公子和王爷让我过来给郡主报喜的”
雪雁和小翠一听这个,面面相觑,扔下手中的伙计,怒气冲冲来到这正厅。
原来这李道宗在外面也不好对李景恒说什么,虽然很是郁闷,但是免得别人说什么家庭不睦,父子相仇的事情,就强忍着没对李景恒发火。
这李景恒对此事,已早有准备,他明白父亲肯定会是一通怒火。果不其然,父子二人刚回到这正厅,李道宗就怒气冲冲的,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这一巴掌打的李景恒赶忙捂着脸跪在地上解释到:“父王,这事我也是为咱们李家着想呀”
“这话说的,还为李家着想,这是为你自己着想吧你这是甚,这么大的事情,说来就来,也不提前给为父说明一下。何况这和亲的事情,是好事,是坏事还不知道呢,你也不能给你妹子往火坑里推呀”李道宗劈头盖脸的一顿好骂。
李景恒带着委屈的神情接着解释道:“父王息怒,都是儿子的不是。不过这也不算是给妹子往火坑里推呀,这婚配的也是这西域的君王,虽然不如我大唐,但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妹子嫁过去自然也不会受到冷遇”。
经过这李景恒早已准备好的一番说词与不停的安抚。李道宗的怒气也渐渐的消了一些,只能无奈的说道:“这雪雁,也不知道对这件事情何感想唉,都是你这个逆子干的好事”
看着稍安的父王,这李景恒于是又接着说道:“这事,只用将妹子叫过来,有父王您详细的给她解释解释,她一向只听您的话,我想他一定会同意的”。
李道宗无奈的看着李景恒,叹了一口气道:“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了”。于是就让侍从去传雪雁过来。
当然
涅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