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阅小说网】地址:aiyuexsw.com
前在南明时做过官的读书人缺乏足够的信任倒也不是对于人品,而是对于处理实务的能力,甚至到了唯恐他们会如在弘光、隆武等朝时那般坏了国事的地步。
当年弘光朝立,郑成功就曾当面批评过他的老师钱谦益,说:“行之在公等,度不能行则去;能,不我用亦去。此岂贪禄位,徒事粉饰地邪”
这话翻译过来,大抵就是说钱谦益等人苟且流俗、贪恋权威、粉饰太平。再兼郑成功曾说当时的朝廷是“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多庸碌之臣”,以及他后来在厦门等地多有聚居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官员遗民的情况下,麾下的主要文官却几乎都是些早前没有做过官的,大多只是举人秀才出身,甚至有的还是军官代行文职,这一切就再明白不过了。
然则,不得不说,陈凯与沈佺期交往几次,其人温文尔雅,亦是让他自感如沐春风。做朋友倒是一个绝佳的对象,便是这一次,陈凯也出言相邀过,奈何沈佺期确已在早前约了旁人赏文,才未能同行。
这一次陈凯等人准备去的,便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魂依墓。这座魂依墓位于南澳岛的青径口,出了南澳城的东门,一路向东,就在青澳山下。对于那位宋末三杰之一的民族英雄,陈凯是早有仰慕之情,奈何公务繁忙,直到今天才得以成行。
陈凯用过了早饭,陈鼎也如约而来,并且还带着他的儿子,一个看样子十二三岁的少年。莫看其人年少,见了陈凯,以叔父相称,举手投足之间甚有乃父沉稳之风。只是显得过于老成,全然不似一个少年郎应有的活泼。
“贤弟,这是犬子永华。”
“永华,好名字”
陈凯几乎是完全下意识的恭维了一番,但是话刚说出口,神识深处却犹如是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猛的便是一惊。
等等,这少年,他是,陈永华
第四十三章明日之血下
陈永华,郑氏集团进入台湾后最重要的文官,为郑成功认定是“今之卧龙”,甚至让只比其小几岁而已的郑经以师礼待之。
到了郑经时期,陈永华更是郑氏集团在台湾的行政负责人,同时还兼管军队,乃至被很多人称之为是明郑东宁王朝的宰相。其人经营地方亦是成绩斐然,大力的提升了台湾的经济文化水平,为后世所称道。而且,这位陈永华,这个现在只有十二三岁的少年,日后会成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原型。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陈凯也不是没有见过什么名人,郑成功难道不比陈永华更加闻名于世,更加让人敬仰、痛惜吗但是更重要的在于,陈凯在意识到这个少年就是陈永华之后,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猛然间便回忆起了明年的战事以及近来认识的一些人的结局。
公元1648年,永历二年四月初十,郑成功统林习山、甘辉等众将分水陆进逼泉州府西部的同安县城。清军出城迎战,为明军击败,损伤过半,余部退入城内。到了第二天,郑成功更是率所部兵马直接拿下了这座县城。
拿下同安县之后,郑成功任命进士叶翼云为同安知县,举人陈鼎为同安县教谕,命邱缙、林壮猷、金裕等将领驻守城池。
夺取同安县城,战略的第一步便走通了。奈何,福建兵祸连绵,再兼这个省本就是个粮产量很低的省份,结果由于当地乏粮,郑成功不得不率领大军移驻东山岛。一方面是缓解当地粮荒,另一方面则是想方设法到广东去筹备粮草,另外再兼了等待永历朝廷圣旨的缘故,已经是次要原因了。
然而,七月时,闽中、闽北的抗清起义多被清军镇压,大军直扑同安。围城月余,求援使者久不得出,待到郑成功得到消息时,已经到了八月。
八月中旬,同安城陷,守将邱缙、林壮猷、金裕皆与清军进入巷战,力战而亡;知县叶翼云等人被俘,拒绝投降,从容赴死;教谕陈鼎在明伦堂上吊自杀。是役,清军屠城,血流沟渠,约有五万人不幸遇难,史称同安之屠。
而郑成功亲率的援军,由于在路上北风盛行,航速受到影响,大抵也就三百来里地,一百来海里,正常情况下一天左右就可抵达的路程,结果花费了足足五日也才勉强抵达金门岛。那时,同安城已然陷落,郑成功以及麾下将士能够做的也只剩下了在金门遥祭英灵。
同安血流沟
那一战,五万人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郑成功在起兵之初的那两年好容易积攒下来的实力损失良多,几乎又倒退回到了进攻泉州之前的状态。
即便不说这个,只是陈鼎这个人,通过近来的交往,陈凯也认定了此人是一个可以成为莫逆之交的同心同志之辈。这样的好人,不应该孤独的自裁于同安县学的明伦堂中。虽说是牺牲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可能的话,陈鼎这样的人还是应该活着看到驱逐鞑虏的那一天。哪怕当日即死,总也免了那份“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
离开了总镇府,陈凯与陈鼎、陈永华父子带着小厮、仆人一路直奔陆秀夫墓。陆秀夫本人其实是江苏盐城人,放在明时就是南直隶淮安府的盐城县。其人与宋末三杰中的另一位文官,文天祥文丞相其实还是同榜的进士。
南宋灭亡的大背景之下,个人的选择不同,如陈宜中流亡占城、留梦炎委身事元,但也同样有如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这样至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就像是今时今日的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李来亨以及那些同他们一样为恢复汉家天下而浴血奋战的人们一样,这才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前往陆秀夫墓的路上,脑海里更多的则是明年的同安之屠,怀揣着这许多心思,使得陈凯那份游山玩水的轻松也被吹得不复存在。这份压力着实不轻,以至于这一路上都有些神思恍惚。不过到了陆秀夫墓,陈鼎事先写好了祭文,陈凯也备了不轻的祭品,并且在陆秀夫的魂依墓前许下了光复汉家江山的宏愿。
回来的路上,陈凯依旧是如去时那般心绪不宁。平日的交往,这种情况也被陈鼎理解为他还在挂念着军器工坊的事情,而不能安心游玩,并且还以“军器工坊制度已成”为由,劝解过陈凯一二。
对此,陈凯也只是报之以苦笑。他很清楚,真正应该得到安慰的不是他,而是陈鼎、叶翼云那些文官武将,是同安县城里的那五万亡魂
但是,就算仅仅是安慰,他也根本做不到,因为他没办法向郑成功、向陈鼎解释他是怎么预估同安的惨剧的。甚至就算是他们都能相信,只怕是也不会因此而放弃对那片失地的收复和坚守。而失败更是当时战略环境恶化的大势所趋,就算是提前预估到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也是没办法逆转的。
浑浑噩噩的回到了总镇府,陈凯也总算是在巨大无力感中将这一切想了清楚。临别之际,只见他半蹲在陈永华的面前,伸手摸了摸少年的额头,面上亦是怜爱之色荡漾其间。
“尚图兄,令郎,吾甚是喜欢,只可惜吾膝下无子无女,否则男可为兄弟,女可结夫妻,实乃生平一大憾事。”
说到这里,陈凯不由得叹了口气,可是未待陈鼎有机会安慰,陈凯便正色而言道:“小弟有一个冒昧之请,敢求尚图兄成全。”
说着,陈凯便是一鞠到底,陈鼎不由得便是一阵愕然,但却也立刻做出了反应,双手将陈凯搀扶了起来。
“贤弟,你我志向相投,有什么事情直言即可,何必如此啊”
“小弟想认令郎为义子,不知可否”
事在人为,竭尽全力去设法改写同安之屠的那段历史,这一路走来,陈凯已经下定了决心,甚至不容有任何动摇。然而,奈何人力有时穷,若是真的事有不成,唯有代为照料其子,以全了这份同心同志的情分。
第四十四章定策上
认为义子的仪式很快就在陈凯的小院里举行,陈凯的那四个仆人,再见陈永华时也改口称其为少爷,而非是陈公子。
陈凯与陈鼎之间的关系更近一层,常常是相谈到深夜,彼此间交流着那些工中的事情,更有陈永华日日前来问安,陈凯对于这个小潜力股的培养也是毫无吝惜,看在陈鼎的眼中更是大为欣喜。
时间过得很快,军器工坊的武器、防具生产还在继续,很快已经从五日一到武库移交变成了三日一到武库移交,好给工坊的库房腾出存放原材料的地方。
藤盔和鸟铳,这两件物事已经开始装备军队,前者的普及速度很快,先是亲丁镇,接下来左右先锋镇,偶尔路过军营,看着远处的校场里士卒顶着藤盔训练,陈凯亦是心生骄傲。然而,鸟铳的生产速度虽然公认的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三组鸟铳工匠的规模,也实在是限制了产能。更要命的是军中对于这种兵器的需求实在不小,不光是步兵,水师的忠定伯林习山也多次过问过,只能是一句任重而道远,仅此而已。
火药方面,堆粪积硝和采集天然硝石这上下两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者的科学原理,在于硝化细菌的繁殖和生长,依靠硝化细菌来产生硝。但问题在于,硝化细菌的大量繁殖亦是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气温的,这在自然环境下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城外堆粪积硝的场子,其布局和建造都是陈凯亲自设计,皆是按照他记忆中网络上的那些要求进行。奈何水和氧气还勉强可以支持,但是温度上,硝化细菌的适宜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生长最快,这个,依着现在的技术条件实在是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产量上远远没有陈凯预计的那么大。
所幸的是,对此,郑成功却已然心满意足。原本是需要花真金白银去进口的原材料,现在能够自产了,所费者不过是些廉价的人工和不花钱的粪便,最多再搭上城外的一片没人居住的空地,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甚至为此,郑成功还专门赏了陈凯五十两银子,也不知道这算是买断技术专利呢,还是单纯的奖挹科研。
前者如此,后者,南澳岛和东山岛上的猎户、山民们已经被鼓动了起来,甚至还有渔民专门到临近的荒岛上去找寻。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件顺手赚取外快的好机会,尤其是在这乱世之中,家里多一分银钱,对抗诸如粮价飞涨之类的灾厄的能力就要强上一分,而这一分往往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国人的勤劳让陈凯再一次得到了体会,可是一旦联想到十几年后的迁界禁海,如他们这般世代生活在海岛上的良善百姓,却不得不面对要么背井离乡,在没有官方安置的情况下饥寒交迫的死在他乡的命运,要么就得面对清军的屠刀。到了那时候,这些许银钱,有与没有,大抵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吧。
消灭满清,这早已是陈凯心中最大的渴求,这不仅仅在于后世者对于华夏命运沉沦的痛彻心扉,更是在这一次次的与这些汉家百姓接触的同时,所必然升起的使命感
军器工坊是陈凯现阶段最能够发挥用的所在,眼下硝能够自给自足,郑成功亦是在城外为军器工坊投资了一家烧碳场,并且开始了大规模砍伐树木,做起了这般为后世环保主义者们深恶痛绝的恶事。现在,所缺者无非只有硫磺而已,洪旭也已经在想办法了,只是能不能够大量购入,并且得到稳定的货源,却还是个未知之数。
不过,随着规模的扩大,陈凯管理下的军器工坊除了城内的核心工坊以外,更是在城外有了受其管理的一家积硝厂、一家烧炭厂和一片武器试验场,正在从原本的那个十几个匠户的小坊照着复合型企业的方向大踏步的前进着。
“以后若是私有化了,这家工坊是叫宝洁呢,还是叫云南白药呢,这是个问题。”
冬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以及新兵的基础训练,郑成功决定对大军进行正式的扩编。
“任命,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柯宸枢为中冲镇总兵官,军器工坊卫队长柯宸梅为中冲镇中军副将。”
“”
“任命,亲丁镇总兵官管副将事杨才为左冲镇总兵官,招讨大将军行辕亲随甘辉为左冲镇中军副将。”
“”
“任命,援剿右镇副将林义为右冲镇总兵官,招讨大将军行辕亲随蓝登为右冲镇中军副将。”
“”
任命连番下达,郑成功靠着今年出兵漳泉两府前来投效的丁壮在补充各镇缺额的同时也新近组建起了三个镇的人马。柯宸枢如陈凯预料的那般,得到了郑成功的重用,就连柯宸梅,由于陈凯的举荐也顺理成章的被任命为副将,亦是一桩喜事。
陈凯与柯家兄弟的关系一向甚佳,任命下达,柯宸梅没有说什么,但是从那眼神之中,双方已经是心照不宣。
新任的军器工坊卫队长便是原本的副队长被扶正,那是个八竿子打不出个屁的老实人,就算是陈凯问询,话也少得可怜。对此,陈凯早就在心里给他起过一个闷葫芦的外号,不过这个闷葫芦却也是个尽忠职守的人物,能力其次,起码态度上是极得陈凯信任的,军器工坊的保卫工自然也就交在了他的肩上。
大军扩编,郑成功所部的陆师由五镇扩大到八个镇,水师基本不变,但也补充了不少士卒进去,再加上陈豹的南澳镇以及铜山所的守备部队,如今已经六七千大军的规模了,不复陈凯初到时那般仅仅是比一个承平时的正兵营稍多些的微弱实力。
然而,大军扩编,人员增加是一回事,
小说推荐:《我行让我来[电竞]》《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美食:美食系神豪》《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武林文学】《赛博朋克:2075》《贼天子》《制霸超级碗》《全民求生,但我血条不见了》《长生家族:从开枝散叶开始》
《帝国再起》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