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霸主》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来完成吧,那燕云十六州已经离开故乡太久了,也是时候该让他们回归到祖国大地的怀抱了。
不过如今天下战事刚刚结束,史文恭也不好在这时率先挑起战争,于是史文恭便暂时将这个想法压在心底,给天下百姓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
而也正是因为史文恭心中还有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以及对那正在崛起的金人的担忧,所以大梁帝国的各路军队也都是在积极备战的状态之中,并未达到以往君王们所实施的马放南山之政策。
就这样,百姓们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平稳的度过了三年的时间。而在此三年期间,史文恭也一直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为天下大业忙碌工着,各座军州的将士们,也是三年如一日的操练着,一点也没有放松警惕,全然一副整军备战的状态。
第三更,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474章三年之后,辽人犯边
转眼之间,中原在史文恭的统治下,已经休养生息了三年之久,在这三年之中,整个中原地区全然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几乎每日都能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看着这副景象,不止是史文恭与其麾下一众文武,甚至就连那隐居田园之间的宿元景等人,在看到中原的这副景象后,也都是满意的抚须颔首,也是默认了史文恭的统治。
而就在这整个中原一片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之时,在那北方边关之地,则是再次吹响了号角。那久居中原北方,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辽人,又再次对中原发动了进攻。
当听到边关遭到辽人侵犯的消息后,史文恭心中激动不已。说实话,他为这一刻,已经准备了三年之久了。
之前是因为史文恭才刚刚打下中原,民心不稳,不宜接连发动战争,史文恭这才暂且放过那北方辽人。
可是如今,那辽人竟不知死活地率先发动进攻,那就不要怪史文恭无情了,要知道,史文恭的这大梁帝国可不是当初的那软弱宋廷,可以任由辽人欺辱侵犯。
几乎就在得到辽人犯边这个消息的第二日,史文恭便是向中原各地驻守兵丁发出了征调军令,同时,史文恭还为这次北上御敌部署谋划了兵力。
当朝一众文武只听得史文恭端坐于龙椅之上,朗声说道“北方辽人实在可恶,霸占了我中原的燕云十六州如此之久,朕还未曾向其讨要,没想到他们竟又前来犯我边疆,是欺我中原无人否”
史文恭话音刚落,便是听得那卢俊义上前奏道“陛下,末将请求出战辽人,还请陛下放心,末将此番出征,必定将那辽人赶出中原,并顺势夺回属于我们大梁的州城”
“是啊,陛下,末将也请求出战”
一时间,整个朝廷之上的武将几乎都起身而出,上前请战。
见到诸位将军的积极性都如此之高,史文恭也很是欣慰。随即,便是听得史文恭说道“诸位将军还请稍歇,此番北上抗敌,朕自然少不了你们的帮助。不过,这次北上行军,不止是要将那辽人赶出中原,朕还要将先人失与辽人的燕云十六州也一举夺回来”
“是以,朕此番,要御驾亲征”
当史文恭“御驾亲征”这四个字说出之后,整个朝堂之上几乎所有人都是愣了一瞬,随即,则便是有大臣上前谏言奏道“陛下,不可啊,天子出征事关重大,还请陛下从长计议”
听到这些反对的声音后,史文恭当即便是一摆衣袖,随即说道。
“诸位爱卿不必再劝,朕心意已决。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如今我中原受到外族侵犯,我这个当朝统治者自然要亲临前线,与将士们共同出战,这样,才是对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负责,同时也是对我治下的百姓们负责”
当史文恭说出此话后,满朝文武再无任何反对之声,只见得众人朝着史文恭跪拜成一片,并连连高呼道“陛下高义,臣等钦佩”
见到没有人再反对自己后,史文恭则是下令道“着卢俊义为征辽先锋,领林冲,卞祥,马灵,索超,朱仝,雷横,山士奇,穆弘,吕方,杨志,杨温及精兵五万,先行出击。”
“再调派关胜为后合大将,领本部人马宣赞,单廷圭,魏定国及三万人马在后护驾。”
“朕则坐镇中军,领武松,孙安,乔道清,公孙胜,杨再兴,罗延庆,韦扬隐,李宗汤,李逵,樊瑞,项充,李衮,徐宁,栾廷,郝思文,史进,扈成,陈达,杨春,呼延灼,韩滔,彭玘,戴宗,时迁,率十万兵丁一同进征辽人。”
“此战务必要将那被辽人占了数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夺回来,还请诸将帮朕”
“臣等定效死力”
在公布了出征名单之后,史文恭便是下令退朝,与诸位将佐一起做出征前的准备。
在史文恭出征之前,自然还是要同母仪天下的皇后扈三娘,以及已经五岁大的太子史晟好好温存一番,毕竟这也是史文恭自从攻下东京城后的第一次出征,即便是知道以史文恭的武艺,是出不了意外的,可那扈三娘母子二人,也还是与史文恭怀抱了许久。
“三娘,晟儿,凭朕的武艺,怕是还没有人能够伤的了朕。并且此番朕御驾亲征,更还有诸多雄兵猛将与朕同行,安全问题是完全不必担心的。”
“嗯,奴家自然知道,只是一想到要与陛下分别,奴家就舍不得。”
“嗯嗯,晟儿也是,舍不得父皇。”
听着扈三娘母子的挽留之声,史文恭心头顿时淌过一股暖流。
随即,史文恭则是抱紧了扈三娘母子,并说道“放心吧,朕此战一定速战速决,等解决了辽人,收回了那燕云十六州之后,朕就不再亲临矢石了,这样你们娘俩安心了吧”
“嗯嗯。”
经过半个月之久的准备时间后,这日午时,卢俊义所率领的征辽先锋军则是率先行出了东京城门。在其之后,则是大梁帝国的皇帝史文恭,与其所率领的十万征辽大军。
在史文恭与诸位将军一同行出东京城之时,只见在那街道两侧,几乎出动了全城的百姓。所有人都在这里为他们的皇帝陛下送上祝福,并为此番出征的将士们祈祷,祝他们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回京。
而就在这卢俊义与史文恭的征辽大军先后行出东京城之时,那镇守在北方边境瓦桥关的梁军将士们则也都在奋勇退敌,已经成功击退了辽人的一拨拨攻势,没有叫辽人占去一城一池。
在感受到梁军守城力量的强大后,那位辽人首领则是说道“这些汉人怎会如此强悍,像以往之时,那些汉人们遇到我们大举攻城,可都是会吓尿了裤子,之后四散逃走的,又怎会如这些人一般顽强死守,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我们却可耗不起啊,这样恐怕会耽误了狼主的大事啊”
今天是端午节了,小旭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同时,老规矩,今天仍然会有三更哦
本章完
第475章初战辽兵破贼军
原来这辽人也不是无故犯边,却是那在北方草原之上的金人已经彻底崛起,并威胁到这些辽人了,是以,那大辽皇帝耶律延禧才把兵锋调转,指向南方中原,想要在这中原打下一片天地来供自己族人聚集。
不过,他却是打错了算盘,如今的中原已经被史文恭打造成了铁桶一片,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并且梁军将士们也都是真的在用性命打拼,守卫他们的美好家园,捍卫他们的大好河山,却是与以往的那些只是在混军饷吃的宋军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就这样,梁辽之间的边境攻防战,一直无止境的僵持了下去。梁军这城池中的众将士们日益减少,城中的矢石以及其他守城设备也在不足支持再长时间,最后,将士们干脆用大锅把水烧开,再向下洒去,以此为守城设备。
而辽军一方,虽然有着不断增加补充而上的兵源,可是他们的粮草却也是日益减少,并且在他们的大后方,更还有那蓄势待发的金人在对自己的领土虎视眈眈,可以说梁辽两边将士都是处于劣势,却依旧还是不分胜负。
不过,就在这两支军队相互僵持的不知第几日时,从远处袭来了一支部队,使得其中一方得到了有利的进攻条件。
这支突然行入战场的部队,正是梁王史文恭亲封,征辽先锋卢俊义所带来的五万征辽先锋军。
当这卢俊义领着兵马冲入战场之后,二话不说,率先就朝着那正在向梁军城池发动着猛烈进攻的辽人们杀将过去。
当看到卢俊义所率领的这支生力军冲入战场之后,那些攻城辽军也都是大吃一惊。而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卢俊义所率领的军队的行进速度与杀伐频率实在太过迅捷。
致使这些辽军还尚未对眼前局势做出任何判断行动之时,便已然遭受到了这些梁军将士们的残酷屠杀。
对于这些胆敢侵犯自己家园的侵略者,梁军众将士都是不会手软的。
很快,在一片惨叫过后,那些侵略者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血的代价,甚至他们的身躯也将会永远留在这里,再也回不到他们那美丽的大草原了。
在解决掉了城外的这些辽人部队后,卢俊义则是与林冲诸将一起,行进瓦桥关,对死守城池的梁军致敬与问候。
死守这座城池的两名将领乃是那先前曾在大宋西军之中效力,后来在卢俊义北伐田虎时投效在梁王麾下的王禀与赵谭两人以及卢俊义与林冲北伐田虎之时收降的一众原晋军将领,只不过经过半月以来连日攻伐,现在剩下的将领,却也都不多了。
此二人果真没有丢西军的脸,也没有让史文恭失望,在辽人夜以继日的疯狂进攻下,稳稳的守住此城,未曾叫其被外族沾染,他们值得被世人所称颂。
当然,对于王禀与赵谭二人的这般功绩,卢俊义也并没有吝惜言辞,而是将这王禀与赵谭二人好好的夸奖称赞了一阵,并且,卢俊义还将自己所带的随军粮草分与了这死守瓦桥关的王禀与赵谭二人,及其麾下众将士。
“卢先锋,这样不好,你们远道而来,接下来还要与辽人正面交锋,正是需要粮草的,我们又怎好擅自收先锋的粮草。”
见到卢俊义如此后,那王禀则是率先开口说道。
听得王禀此话后,卢俊义则是笑道“没事,你二人与城中众将士浴血奋战,拼命死守了这么多天,若是本先锋还吝惜这点粮草的话,该叫世人如何看我,如何看待吾主梁王所以,这些粮草你们就坦然收下吧。”
“这,好吧。”
当听了卢俊义所说之言辞后,那王禀赵谭二人则是相视一眼,随即老实的接受了卢俊义赠送的粮草,毕竟经过这段时日的奋力拼杀征战,此座城中的粮草也确实不多了,卢俊义所赠予的这些,也可以说是解了城中军民的燃眉之急。
在分出了部分粮草与王禀赵谭二人之后,卢俊义则是问道“王禀赵谭,你二人可是知晓,在这附近的辽人势力,又有哪座城池是距此最近的”
听得卢俊义询问后,王赵二人不敢迟疑,当即便是回复道“回先锋,若说据此最近的,当是那霸州城。只不过在那霸州之前,还有一座益津关,最为险要,今日在城下被先锋斩杀的这些辽军,就是从那益津关行出的。”
“将军若要进攻辽人,攻入其腹地,必要先夺益津,再取霸州为征辽大本营,如此,征辽行动方可进行。”
当听了王禀的一番分析后,卢俊义越发觉得此人倒也是个人才,颇具眼光,难怪会被陛下委以重任,负责镇守这大梁边境瓦桥关。
在听那王禀如此一番分析后,卢俊义则是说道“好,既如此,那我等这就先去夺了那益津关,再顺势取了霸州,定要趁辽人反应过来之前,占据优势,扩大胜过,在陛下亲军到来之前稳定战局。”
说罢,便见这卢俊义再次领起麾下一众兵将行将处关,朝着那据此最近的益津关奔袭了过去。
因为那辽人南下主力全都驻扎在益津关,并且其攻城先锋也都在关下被卢俊义等众杀了个片甲不留,所以此时进攻辽人,当是最好时机。
卢俊义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了解了当地情况后,便再次马不停蹄地率领麾下部队向前行军。
只不过,卢俊义与那瓦桥关中的王禀赵谭等人都并不知晓,辽人的主力部队,却是已经在三日前从益津关退回到了幽州。因为那北方新晋崛起的金人,已经对辽人的边疆发动了进攻。
并且辽人因为长久攻不下大梁边境瓦桥关,所以打算将兵力集中调往北部御敌,与金人交锋,却是把这新夺中原不久的大梁想的
旭总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