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展抱负的人来讲,务实的帝王更加对他们有利。
毕竟,好面子的代价实在太大,而这个代价,往往不是一个国家或那一群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一想到这些,恍惚之间,众人不自觉地忽视了崇祯的年龄。
不久之后,众人离去了,户部尚书毕自严和户科给事中瞿式耜却留了下来,尤其是后者,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皇上,如今之时,要想挽回危局,拯救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单单是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并不能根治朝廷的弊病。要想实现中兴,就必须正本清源,为被害人昭雪,扶持正气。”
“瞿爱卿,你所言不错,确实应该正本清源,平反冤假错案”
崇祯附和的同时,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心中却是暗想:“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没有充盈的国库,大明王朝如何运转如何整肃吏治,让百官好好干活儿”
不知道是看出了崇祯的心中所想,还是早就有了这个念头,瞿式耜的话题忽然发生了转移,颇有点指之意。
“皇上,实行削藩之策,虽然能够获得大笔的钱粮,使得朝廷每年的赋税有所增加,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要想根本性地解决,唯有从吏治方面下手,清除冗员,恢复军屯田,收回那些被侵占的军田,以及清查天下的隐田,如此才能长久的维持国库处于充盈状态,不至于出现财政太过紧张的情况。”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收起了那看似有一些玩味的神情,变得极为郑重起来,一副认真倾听之状,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赞同之意。
瞿式耜的话语一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自觉地看向了旁边的毕自严,后者极为的默契,随即接过了话茬。
“启禀皇上,不仅是朝廷的吏治弊端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军中亦是如此。”
说话之间,毕自严的语气要更加的沉重,神情也带着某种回忆的味道,进而继续说道:“遥想当年,微臣也曾经戍边,统领过军队,深知军中的种种弊端,不仅是贪污之风横行,还存在大量的冗员,以及不存在的士兵名额,从而相应的将领冒领军饷,加大了朝廷的负担。”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使得国库能够持续而稳定的保持一定收入,唯有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等诸多兴利除弊之策。”
“而且,由于以前的种种缘由,不仅使得天下土地兼并的问题极为严重,致使许多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还存在着大量的隐田,以微臣的估算,相比于登记在册的田地,隐田是其数倍有余。”
第一百六十四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即便是毕自严不说,为一个穿越而来的历史学家,“崇祯”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情,隐田的问题
如果说,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田可种,不得不流离失所,为大明王朝埋下了不稳定的引子,酿成了后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那么,隐田的存在,其弊端丝毫不比土地兼并小多少
仅仅是万历年间末期,天下的隐田将近是登记在册的土地两到三倍,损失这么庞大的一笔赋税,朝廷的财政紧张可以预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隐田所带来的赋税,全都转嫁到了百姓的身上,对于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来讲,又要背负这么多的赋税,他们要么是被压榨而死,直至最后饿死,要么奋起反抗,进行暴动,跟着造反。
很显然,本性使然,求生的驱使,那些百姓选择了后者。
当然,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崇祯”很清楚,两人的下场很不好,这一番的建议与施为,彻底得罪了权贵。
不幸的是,效力的君主虽有心让大明王朝中兴,却魄力与才能不足,缺乏一种主见,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想法与说法左右,无法予以鼎力的支持,放手的让他们去干,去撕破那一层藩篱,束缚在大明王朝上的枷锁。
“崇祯”暗暗点头,心中也明白,朱由检之所以才能不足,猜忌之心过于严重,不善于驾驭群臣,在用人的事情上很有问题,这些怨不得他。
毕竟,让一个十七八岁、不满二十的少年,认清形势,了解每一个臣子的属性,该重用哪个人,该将哪个人放在合适的职位之上,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不可能的事情。
放眼于历朝历代,即便是被树立为明君标杆的李世民,也是经历了长久岁月的积累,才对那些臣子有这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最终将其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才开创了一个盛世
即便年轻有为如汉武帝,也是建立在父辈的辛苦经营,打下的坚固基础之上。
朱由检就不一样了,登基之时,接受的大明王朝,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烂摊子,可谓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外有群敌环绕,内有党争、天下动荡、小冰河时期等等。
一个十七岁的青葱少年,又能指望他做到何种地步
此刻,“崇祯”笑了,虽然是在默然不语,但心中却在想,自己可不同于朱由检,对于大明王朝有着清醒的认识,更是知道那些人可以委以重任,能够稳住局面。
有时候,身为一个领导者,并不一定非要具备如何高的才能,也不一定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只要做到识人、用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像大明王朝这样的国家机器,那些文武百官就像一个个零件,为这个国家的主宰者,只要将这些“零件”用好,替换不合格、坏的“零件”,那么,这个国家机器就能正常运转,情况就能越来越好。
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真的是这个国家的主宰,真的能够自由的、不受掣肘地支配这个国家机器。
“行,毕尚书,这些事情就由户部牵头,就由你负责,清查天下所有的隐田,淘汰出去那些冗卒,核对具体的兵额。”
回答之时,崇祯的心里也在暗想,除去两个藩王的爵位,让那些官员与权贵“自愿”捐输,虽然获得了一大笔的粮银,但也经不起折腾。
毕竟,明末时期,冒领粮饷,虚报兵额等等,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不予以遏制,再多的钱粮,也不够那些统帅伸手要的。
而且,不管是清查隐田,还是核对兵丁,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便是那些权贵等人心有不甘,有抵触情绪,也不敢明着阻止。
何况,办事人不是他崇祯,自己只需要照章办事,予以支持就好,就算是那些权贵与乡绅心有怨恨,也怪不到自己的头上,首当其中的乃是办事之人。
看着兴冲冲离去的两人背影,崇祯摸了摸下巴,眸光开合之间,双目闪动,思绪忍不住地再次转移到“大明宝钞”的事情上来。
如今可不同于以往,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造纸水平、技术以及印刷水平,远远不是一百多年前所能比拟的。
因此,只要集合现在所有的尖端技术,对宝钞进行重新设计,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新,就算是民间能够仿制假钞,但也跟不上防伪的技术手段。
毕竟,有许多的科学手段,比如一些特殊的化学腐蚀、玻璃制造工艺等等,绝非民间能够做到的。
而且,再辅以相应的惩罚手段和律例,比如发行宝钞之时的奖惩制度,颁布的“钞法”,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还可以分得犯人的财产,等等。
不难想象,严刑峻法之下,还有高额的奖赏,那些伪造之人很难得逞
恐怕刚刚进行仿制,还未在市面上使用,就被属下举报了。
拥有着现代者的灵魂,就这一刻,“崇祯”的眼前一亮,脑海里闪过一抹灵光,由“大明宝钞”想到了“货币战争”。
只要奠定了大明宝钞的霸主地位,就像美元一般,就可以通过货币支配周围的那些外族,从而控制住他们的民生与经济,达到阉割的目的。
当然,发动“货币战争”的同时,想要控制住那些外族的经济与民生,就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具备强大的武力,能够威慑到那些外族。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在通商的事情上,一旦处于不利地位,那些游牧民族就会撕去伪装,露出他们的野蛮面目,进行劫掠,骚扰边境。
因此,在“货币战争”的初期阶段,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让那些游牧民族有着明显的损失,唯有军力强大之时,才能堂而皇之地控制他们的经济。
毕竟,不管经济再如何的发达,若是没有强大的武力,也不过是一个待宰的羔羊,他人劫掠与威吓的对象,就比如宋朝,经济虽强,却缺乏强大的武力之称,不得不向外国纳贡,交保护费。
第一百六十五章免除市赏
这一天,乾清宫的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位于两侧,相对而站,在中间的那个空荡荡的位置上,林丹汗的大臣贵英恰就站在那里,面对着端坐于正上方的崇祯,神情是那么的倨傲,话语更是那么的不可一世,显得很是无礼。
“大明皇帝,按照明廷与蒙古的约定,你与林丹汗乃是盟友关系,土默特等部落也是蒙古族部落,属于察哈尔右旗,既然如此,关于他们的市赏,就应该像内喀尔喀那般,宣府、大同、山西、延绥等镇的市赏,理应直接给我汗才对,还有察哈尔、内喀尔喀五部在辽东的市赏,是不是也应该下发了”
听到这番话,相比于一脸平静之色的崇祯,没有丝毫反应,许多官员都是震动不已,暗叹,林丹汗好大的胃口,还未占领察哈尔右翼,就妄想索要属于蒙古各部落的所有市赏。
这些市赏加在一起,少数也有数十万,对于正在四处征战的林丹汗而言,无异于一笔惊人的财富,可以缓解目前所处的窘境,能够购买许多东西。
此刻,除了参加崇祯那一日的书房会议之人,出乎了大部分官员的意料,贵英恰的话音刚落不久,就有官员进行反驳,崇祯直言不讳地幽幽喝道:“市赏哼林丹汗好大的胃口,莫说是宣府、大同、山西、延绥等镇的市赏,就连以往的市赏,也没有一个铜子儿”
很显然,不仅周遭的大臣们很是意外,就是贵英恰也很震惊,谁也没有想到,皇上拒绝的这么干脆,不仅一口回绝林丹汗的无理要求,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就连往日的那些市赏,也全部予以免除。
仅仅是惊愕了片刻,尽管胸中怒气翻涌,但一想到漠南如今的形势,贵英恰不得不强压下这份怒意,脸上带着难以相信的神情,气呼呼的威胁到:“大明皇帝,既然如此,你就不怕我汗与皇太极结成同盟,一起对付你们大明”
一语落罢,贵英恰挺了挺胸膛,散发出属于游牧民族的粗鲁与彪悍,更确切地说,是对大明的蔑视,威胁与强势之意愈浓。
“结盟好一个结盟”
崇祯不置可否地自语了一句,不屑地看着贵英恰,不等他发,就继续说道:“据朕所知,林丹汗之所以索要那些市赏,之所以攻打察哈尔右翼蒙古各部落,乃是被迫而为,被皇太极赶出了辽河套,狼狈而逃,几乎将所有的家当都丢在了辽东。”
“你”
贵英恰被气得不行,身体都在哆嗦,崇祯这的一番言语,就差指着他的鼻子明说,林丹汗就是一个丧家之犬,还有什么资格与我大明平起平坐,刚吐出一个字,就被崇祯接下来的话语给打断了。
“贵英恰,明人不做暗事,我大明行事光明磊落,不妨就实话告诉你,顺便转达一下林丹汗,不仅市赏尽除,我大明还会出兵宣府,支援卜失兔等人。”
刹那间,贵英恰生生将后面的话语给咽了回去,脸色变得铁青无比,气得胸膛起伏不定,心中更是翻起了惊天骇浪,再也无法说出那番强势的威胁之言,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大明朝往日都是坐山观虎斗,任由蒙古部落内部厮杀,现在居然主动干涉蒙古的内部事情。
为林丹汗的心腹,刚刚离开漠南不久,没有人比他贵英恰更清楚,大明朝态度的突然转变,将会意味着什么,崇祯后面的话语,更是使得他的一颗心直往下沉。
“如今之时,据朕所知,林丹汗几乎丧失了辽东的大部分领土,只有的多罗特留守故地,由于林丹汗的吞并行为,使得许多蒙古部落怨念颇深,相继投奔后金,林丹汗已经失去了东南的大部分领地,察哈尔汗庭与后金的屏障越来越弱。”
“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黄猪皮继位以来,多次的东征西讨,已经收服了辽东和漠南的大部分蒙古部落,林丹汗的许多部众,也是相继背叛,投奔后金。”
“奈曼,敖汉,阿喇克卓特,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这些鄂托克曾经都是林丹汗的部众,现在却全都投靠了后金,贵英恰,你觉得,你的林丹汗还有可能与黄猪皮结成同盟吗”
最后一句问话,就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击打在贵英恰的心脏之上,问得他无法反驳,神色非常的难看,更是听出了崇祯的潜台词,如今的林丹汗,相比于后金而言,已经是孱弱不堪。
以皇太极的精明,不可能不顾那些投靠的蒙古部落感受,再与林丹汗结盟,否则,无异于自断手脚
毕竟,那些鄂托克与林丹汗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以后者的秉性,一旦恢复过来,必然是血腥的报复。
令贵英恰更加吃惊的是,没有想到崇祯对辽东与
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