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达人秀》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为何前者千方百计的抹黑后者,几乎是不择手段,颠倒黑白,不惜扭曲历史,因为后者的极度自卑心里。
所以,在后世的历史研究领域,有那么一种说法,清朝时的汉家文化,就是在明朝的基础上阉割而来,不仅虚假的历史非常多,真实记载,十不足三四,还很不完整。
张彝宪宣读圣旨结束了,崇祯却还在浮想联翩,沉浸在这些想法之中,随着一连串的声音相继响起,几个官员奏报,崇祯的思绪被打断,整个人猛地清醒了过来。
“启禀皇上,陕西连年大旱,继续大笔的银两进行赈灾;还有河南,根据地方上报上来的行文,河南今年也出现了大旱,恐怕秋收将会大幅度减少。”
“皇上,微臣也有事要奏,天下的河道年久失修,不仅需要加固两岸的河堤,还有进行疏浚,清理河道里的淤泥。否则,一旦出现汛期,原来的河堤不足以阻挡洪水,漕运也将会受到影响。”
“皇上,根据西南送来的紧急军情,蛰伏于水西的安邦彦变得蠢蠢欲动起来,颇有卷土重来之势;还有偷偷潜回四川的奢崇明,聚集旧部,袭扰就近的城镇,已经连续屠杀了好几十个村落。”
第一百五十一章疑惑
寂静而空旷的广场之上,回荡着一个又一个官员的奏报之声,周围的那些朱红的厚厚墙壁,就好像有回音效果一般,不断地将声音放大,又维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强度,能够在每个人的耳边响彻。
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官员,虽然有许多人看不到是谁在奏报,他们却能够从话语内容有一个大概判断,六部都有人在奏报,如此情形,不像是在早朝,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饕餮盛宴,纷纷争取各自的利益。
因为,那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在向皇上要钱
确切的来说,六部的官员,都想从查抄福王府和唐王府的事情上分一杯羹,无人在意两个藩王该不该不彻底被除爵位,在意地只是查抄而来的惊人财富
此时,崇祯的坐姿不再那么郑重,变得有一些懒散起来,目含戏谑之意,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莫名的笑容,静静地看着这些官员在尽情地表演,就像是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渐渐地,广场上开始安静了下来,奏报的官员越来越少,终于有人察觉到气氛的不正常,皇上的反应也太平静了,平静的有一些诡异,心思让人捉摸不透。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百官之所以很难察觉到崇祯神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主要还是在于那座高台,不仅差别与两者的高度,还有距离。
试想一下,若非细细端详和紧盯着,又怎能发现崇祯的神态细微之处
然而,在如此庄严而隆重的场合之上,谁又敢这么看着大明的主宰者
否则,就有了冒犯之意。
何况,仰脸观察着对方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神情举止变化,对于站在最前方的这些老狐狸,又怎么会让自己身处不利之地,主动让皇上看到自己每一刻的神情变化
毕竟,自古帝王多猜忌,一个不小心,就会招致皇上的怀疑。
“各位臣工,关于你们说奏之事,稍后票拟一份奏折,呈送上来,朕好好观澜一番,想一想,随后再予以答复。”
“皇上,微臣已经将事情写入奏折之中,这就是微臣的折子,还请皇上御览”
“启禀皇上,微臣也已写好”
“皇上,微臣也是”
崇祯的话音刚落,随着兵部尚书霍维华的这句话,从衣袖里取出奏章,其他官员纷纷效仿,符合的同时,也取出了各自的奏章。
见此情形,颇有群臣以自己为首之意,霍维华心里就是一紧,变得忐忑起来,还未来得及深想,崇祯那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响起,回荡在广场之上。
“嗯,不错不错”
崇祯赞叹了一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转而看向司礼监太监张彝宪,点头示意的同时,更是说道:“张彝宪,让人将各位臣工们的奏折收上来吧”
“是,皇上”
答应一声,张彝宪连忙对着身旁的数名太监使眼色,一同走下了高台,人人的手里都捧着一个类似于托盘的木板,接过官员手里的奏折。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百官的早做准备,觊觎从两王府邸查抄而来的钱财,一副想要分一杯羹的架势,崇祯的神情没有一点的不自然,没有流露出哪怕是一丝的不满,反而始终保持着一副和煦的笑容,如此拿捏的姿态,就像成了精的老妖怪,格外的有城府,恰到好处。
“各位臣工,大家也知道,如今之时,朝廷乃是多事之秋,东北有建奴虎视眈眈,觊觎中原:北有蒙古的林丹汗,也流传到漠南一带,图谋察哈尔右翼的势力范围;西北有连年的旱灾,需要大批的钱粮赈灾;西南有奢安二人野心不死,妄想割据称雄一番,东南也不太平,那些洋人心怀叵测。”
“而且,根据朝廷的密探上报,白莲教这等邪教,也有死灰复燃之势,渐渐抬头,妖言惑众,再次开始蛊惑民心起来。”
“还有陕西的大旱,颇有蔓延之势,就像刚刚户部尚书崔景荣所报,河南与山西也出现了干旱的征兆,恐怕来年的情况将会继续恶化,更加的严峻起来。”
崇祯的声音很轻,已经收起了笑容,讲话的过程中,神情很是平静,不急不躁,使得他的话语有一种欲扬顿挫之感,让人情不自禁地也跟着平静下来,凝神倾听着。
此刻,百官虽然是一副恭敬的模样,但心里的震动很大,可以说是翻起了惊天骇浪,皇上说得这些事情尽管不是什么秘密,要想知道,只需稍微打听一下,就能够洞悉。
然而,令百官震动的不是天下形势的严峻,越来越不好,而是在于,皇上对于朝政极为熟悉程度,对于朝廷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否则,也不会如数家珍的这般讲出,语气还是那么轻松自如,尚有余地,一个刚刚继位不久的新皇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仅仅不过是一年,几乎很难做到这一步。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皇上就那么做到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从登基皇位开始,到今年的三四月份,皇上处理朝政还很晚,但自此以后,却从未有过像之前那般勤政与节俭。
如此一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皇上是如何做到洞悉天下之事的呢
毕竟,别看说得轻松,洋洋洒洒不过数百字,但它的信息量却极大,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和了解的,必须有一个吸收的过程,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将其整理、简化,简单的表达出来。
何况,皇上又不是一直都在京城也不是一直都只是处理奏折,不干其他事情
如此一来,时间将会更短
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皇上是如何做到的,一下子吸收掉那么多的信息
就在不少的官员沉还浸在这个疑问之时,容不得他们继续深想,崇祯的话题再次一转,接下来的内容,再次让他们心神一震,心里为之一惊,脸上随之也浮现出了惊容,一副难以相信之色。
第一百五十二章收买人心
“所以,各位爱卿们,在如此多事之秋,朝廷面对的问题日渐弥坚,更需大家同舟共济,共渡时艰,尽可能地削减不必要的财政开支,从即日起,皇家和皇室宗亲就率先做一个表率,除了一些紧要之事,各宫的花销统统减半,皇室宗亲的禄米也统统减半,以便大明暂渡难关。”
此言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一片哗然,更多的还是错愕。
不过,仅仅是失神了那么一瞬间,很快就有人反应了过来,做出了回应,其他人也跟着附和,纷纷躬身行礼,以表达心中的敬意。
“启禀皇上,微臣愿意与朝廷共渡时艰,自愿将俸禄减半”
“皇上,微臣也愿意将薪俸减半”
“微臣也愿意”
看到如此情形,百官自愿削减薪俸,崇祯绝不会单纯地以为,这些人都是绝对的忠臣,是真心的,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体恤朝廷的艰难。
否则,要是每个官员都那么好,都是忠臣,大明也不会衰败,直至最后亡国了。
之所以如此,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不过是被裹挟了,并不是自愿而为。
当然,也不能否认一点,其中也有心甘情愿之人,真的是忠臣。
群臣的附和之音,宛若山呼海啸一般,声势极为浩大,却又蕴含着某种律动,一浪跟着一浪,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怅然之情,那种几乎于压抑的澎湃之意,有着莫名的激动与悸动。
轻轻点头,崇祯露出满意之色,待到恢复安静之时,又抛出了惊人之语,使得百官再次错愕之时,也浮现出了刚刚的难以相信之色,更有甚者,还有人揉了揉眼睛,掏了掏耳朵,确认自己不会听错了吧
“各位爱卿,你们的好意,朕心领了,薪俸减半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朕不会答应的。”
崇祯施施然来了这么一句,不等百官反应过来,紧接着,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进而又说道:“而且,关于你们的俸禄,不仅不会减半,朕还会予以提升,进行翻倍。毕竟,你们的那一大家子,都靠着朝廷的俸禄养活。如果接受你们的自愿削减俸禄,不等同于也要接受你们日后的贪污行为。”
就在这时,最先反应过来的几名官员就要说些什么,却被崇祯摆手阻止了,后面的话语更是让那些武将一阵感动。
“禄米减半的事情,不仅是皇室宗亲,还有那些勋贵。当然,凡是出身于武将,凭着军功获得爵位的勋贵,却不在禄米减半的范围之内。”
“毕竟,这些人都是用命换来的军功,那些赏赐与禄米,都是他们应得的,当之无愧。否则,若是同样如此,日后谁还会愿意保家卫国,为大明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
寥寥几句话,顿时激起了那些武将的血性,唤醒了属于他们的骄傲,以及沉埋着的记忆,不再那么自卑,从未像今天这般,以自己身为武将为荣。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武将成为了文官的附属,以军功获得军功,不再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形成了一种氛围,反而以武职封爵为耻
令这些武官心中憋屈与郁闷的不仅如此,还是在于封爵标准的变化,由原先的军功赐爵,变成了现在的武官难封,再大的功劳,也罕有获得爵位者。
当然,这些都是撇开那些世袭的爵位不论的,皇家子嗣的封王,也不在此列。
此刻,听到崇祯的这番话,他们沉寂的心,再次躁动了起来,满血复活,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与肯定,也是朝廷开始重武的征兆,他们的内心怎么可能不高兴怎么可能不兴奋
一时间,随着崇祯的话音落下,广场上再次变得无比寂静起来,针落地的声音几乎都可以听到,气氛甚至有一些诡异。
像周道登这样的老狐狸,不同于其他官员,想得更深、更远,结合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他们当即就反应了过来,皇上今天这番做法的真实意图。
这是在为对皇室宗亲动手做准备
给百官的加薪,对于武将的肯定与认可,就是在收买人心,从而将那些皇室宗亲孤立起来,减少对皇室宗亲动手时的阻力。
毕竟,这些官员增加的薪俸,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从那些皇室宗亲剥离而来,他们也是受益者,不可能会反对皇上,从福王与唐王的被削藩,就可见一斑。
当然,对于看清楚时局的周道登这些老狐狸来讲,还是非常认同和赞赏崇祯的这种做法,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仅仅是皇室宗亲的禄米一项,就占据了大半的朝廷财政支出。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拖欠许多皇室宗亲禄米的基础之上。否则,仅仅是养活那上百万的皇室宗亲,也能彻底拖垮朝廷,无钱可用于他处。
想到这些,明白过来的精明官员,愈发佩服崇祯老辣的手段,风轻云淡之间,在文武百官的拥护之下,就那么硬生生地将皇室宗亲的禄米砍掉一半。
这不是阴谋,根本就是裸的阳谋,让那些皇室宗亲无处申诉
然而,随着皇室宗亲禄米的庞大财政支出得到缓解,又生出新的难题,禄米减半的那些皇室宗亲,还有那些好久没有拿到禄米的宗亲,如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或者落草为寇吧
毕竟,每个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兔子逼急了还咬人,何况,还一个个大活人
周道登等人的心里刚冒出这个疑惑,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接下来的话语,使得他们的眼前一亮,不易察觉之间,彼此对视一眼,脸上的佩服之意愈发地明显。
“还有,从即日起,凡是自动放弃爵位的皇室宗亲,愿意成为普通老百姓,将不再受以前的政令约束,可以走出封地,可以游走天下,可以四处经商,更可以参加科举,入仕当官”
第一百五十三章宴请
渐渐地,百官的神情早已不能用吃惊所能形容,一个个嘴巴都是大张着,几乎可以放一个鸡蛋进去。
对于皇室宗亲的新的管理政策,不可谓不大胆,气魄不可谓不大,在一些人的眼里,开放皇室宗亲参加科举,入仕当官,参军入伍
一掌擎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