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小说网

分节阅读 39

天才一秒记住【爱阅小说网】地址:aiyuexsw.com

成效,今年虽然依旧大旱,尤其是这个夏天,降雨量更是少得可怜,但您种植的番薯却是一片大好,很是喜人。”

“呵呵孙大人,你真是过誉了,下官推广的这些新农物,之所以成功的在一些田地上搞试种,若不是大人你的鼎力支持,徐某也不可能成功啊。”

“徐大人,不用这么谦虚,本官不过是提供了一些田地,至于番薯、米和土豆的引入,在一些地方栽种,全都是您的功劳,而孙某一直都在主抓陕西的军纪。”

渐渐地,孙传庭与徐光启脸上那兴奋地红光开始收敛,恢复了平静,变得非常的凝重,后者更是语重心长地提醒道:“孙大人,下官在这里不得不泼一盆冷水,新农物虽然耐旱,成功在陕西试种,在秋天就能见到成效。但是,也不能忽视一点啊”

听到这里,孙传庭的心里就是一紧,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控制不住地打断了徐光启的讲话,询问道:“哪一点”

“哎孙大人,何必明知故问,您又怎么不可能知道是哪一点”

第八十一章新的政策

徐光启叹息了一语,言词中弥漫着淡淡的无奈之意,进而继续说道:“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农物确实适合在陕西栽种,一旦在陕西大规模栽种,再加上一直都在修建的水利工程,明年之时,最迟明年的秋天,旱灾就能有所缓解,三年之内,就能得到很大的治理。”

“然而,咱们不能不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如今的陕西,绝大多数的田地都掌握在那些勋贵与乡绅的手里,即便他们接受了这些新农物,但是陕西的那些百姓很难从中得到实惠啊。”

“徐大人,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所谓的赈灾,就是帮助那些百姓走出困境,能够自给自足,稳住陕西越来越动荡的局势。”

孙传庭附和了一句的同时,轻轻点头,脸上的凝重之色愈发的浓郁,更是说道:“即便所有的水利工程完成,陕西大面积栽种新农物,但对那些没有田地的老百姓而言,依旧没有什么用,还是要饿肚子。”

“孙大人,不仅如此,还有呢,皇上虽然划拨了百万赈灾之资,又拿出了一部分内帑为军饷,但是,相对于陕西这么大的军费开支,还有以往拖欠的军饷,还是有一些捉襟见肘,远远不足啊。”

“如果后续的军饷没有着落,不能接上,孙大人,恕徐某多嘴,或许是有一些杞人忧天,军队的渐渐不稳,不能安抚好那些兵卒,陕西还是会出大问题的。”

一语落罢,徐光启直直地看着孙传庭,后者刚想要接话,说些什么,却被进来禀报的兵卒给打断了。

“孙大人,外面有一个人求见,自称是锦衣卫的千户高文采,说是有要事找大人,还带来了兵部和户部签发的联合行文。”

“快快,还愣着干嘛赶紧将人请进来啊”孙承宗不满的催促了一句,似乎想到了什么,转瞬就反映了过来,连忙说道:“算了,还是本官亲自去迎接吧”

很显然,徐光启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不解之色,一个锦衣卫千户而已,尽管有着户部与兵部的联合行文,用得着如此重视吗

尽管心中这样想,徐光启怀着满满的不解,没有多做停留,还是紧跟着上去,并附和道:“孙大人,稍等一下,还是咱们一起吧”

不久之后,大厅中不仅有孙传庭和徐光启,还出现了了高文采,后者一袭飞鱼服,显得很是飘逸而魁梧,散发着别样的神采,显得很是自信。

此时,孙传庭正在展读着联合行文,随着浏览的深入,变得神采飞扬起来,抑制不住的赞叹道:“妙,真是妙,朝廷的这个政策来得真是太及时了,大大缓解了陕西的赈灾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徐光启有一些愕然,看到孙传庭的神情变得如此之快,显得是那么高兴,还是发自于内心的那种,不禁心生好奇之意,行文里面究竟是什么内容朝廷又有怎样的新政策

“徐大人,你也看看,朝廷的这个政策是不是来得很及时了正好一解咱们的燃眉之急,赈灾的压力将会小很多。”

徐光启疑惑而好奇地接过朝廷的行文邸报,没有回应孙传庭的话语,立即投入行文的内容之中,快速浏览了起来。

“徐大人,孙某早就听闻,天启年间的时候,兵部就采纳了贵州巡按傅宗龙的提议,向西南迁移中原百姓,充实到云贵等地,从而削弱那些地方吐司的影响力,最终达到彻底平叛西南之乱的目的,永久的解决问题,教化西南的那些化为之民。”

“实不相瞒,孙大人,徐某也听说过这个提议。”

徐光启附和了一句,轻轻点了点头,已经看完了行文的内容,并将合了起来,递给孙传庭的同时,脸上再次现出担忧之色,语重心长地转而说道:“可是,孙大人,咱们还是不得不面对那个实际问题,赈灾和军饷的银子依旧不足,朝廷的财政还是非常的紧张,调拨不出更多的银子。”

就好像迎面被泼了一盆冷水,孙传庭的脸上再次现出了凝重之色,刚想回应徐光启的讲话,却被旁边的高文采给打断了。

“呵呵两位大人,不必担心,这段时间里,皇上筹措到了不少的银子,国库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最多半个月,朝廷就会再次划拨新的赈灾之资和军饷,至少在两百万左右。”

“那就好那就好”

孙传庭与徐光启异口同声地来了这么一句,脸上虽是满满的高兴,但在对视的那一瞬间,都闪过了意味深长般的庆幸之色,不禁同时想起了京城的那场风暴。

“对了,孙大人,这是皇上给你的手谕。”

高文采就好像没有看到两人那一瞬间的神情变化,突兀的来了这么一句,同时从怀里掏出了一样东西,将其递给了孙传庭,而后者疑惑的接了过来,并立即展读了起来。

渐渐地,孙传庭眼里的异样之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兴奋的光芒,越来越炽烈,随着浏览的深入,整个人愈发的激动。

这个时候,徐光启没有再客气,怀着复杂的心情,稍稍上前一步,微微偏头,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也看起了手谕里面的内容,不看还好,一看之下,也是欣喜不已。

以田替饷,以田为赈灾之资。

徐光启与孙传庭的脑海里相继浮现出这个念头,将那些无主的荒田和没收的良田转化为银子,为军饷,为赈灾之资。

对于那些有家人的士兵,拖欠和将来的一部分饷银,以市面上的价钱,换算为同等价值的土地,将土地补偿给给士兵的家人。

还有那些参与水利工程的民夫,以田地的形势,补发他们的报酬,从而减少对现银的需求。

如此一来,就可以节省出一大笔的军饷开支,也能让陕西的部分百姓拥有土地,只要这个政策能够长期维持,并予以贯彻,陕西就能够稳定下来,就不会出现乱军多如牛毛的情况。

被土地束缚起来的农民,只要能够勉强糊口,他们就不会造反,就不会跟着那些乱军闹事儿。

加上迁移一部分百姓到西南,分流出去,短期之内,即便陕西的大部分土地还掌握在那些勋贵与乡绅的手里,形势也不会像现在这般紧张。

毕竟,为明末时期的两个有名大臣,孙传庭和徐光启还是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有些人,要分时候,有讲时机,才能去做,才能去动。

否则,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高文采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就仿佛从未来过一样。

第八十二章遥遥跟随

孙传庭与徐光启看着高文采离去的身影,两人的神色很是轻松,后者却突然问道:“孙大人,本官实在想不明白,高文采不过是一个锦衣卫千户,位阶不过正五品,您为何如此重视,不惜降低身价的亲自相迎”

“呵呵”

孙传庭很是没有来由的淡淡一笑,显得很是突兀,并未回答徐光启的询问,而是直直地迎向对方疑惑的目光,徐徐说道:“徐大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个月以来,凡是皇上提拔的官员,年龄多是在三四十岁之间。”

“而且,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的年轻官员也是越来越多,根本就不在呼朝堂上的那些老臣反对。从武科开试的这一改革举措来看,皇上越来越倚重武将。”

“如果梳理一下皇上这段时间的为政举措,以及预判一些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不难发现,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武将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直至可以比肩文臣,甚至于超越。”

然而,徐光启的反应却是很怪异,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紧接着抛出一句话,不知是在回应孙传庭,还是在喃喃自语。

“真是搞不懂如今的朝局,越来越看不清咱们的这位新皇上,这究竟是要干什么”

两天之后,大名府的官道之上,崇祯一行人遥遥地跟在一个数千人的押送队伍之后,不疾不徐的赶着路,

“李若珪,事情查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得到证实”

化身为尤检的崇祯直直地盯着前方的押送队伍,目光闪烁不定,旁边化装成普通随从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相当于副锦衣卫指挥使,听到询问,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张口就回答了出来。

“公子,已经确定了,根据先行的锦衣卫暗卫来报,打听到的消息,这支队伍压送的米豆是从天津运到大名府,承办的人员是开州的官吏,私自动用了地方的里甲,允诺那些里甲,以朝廷的赋税抵扣行脚费。”

“那他们怎么起了争执呢”

崇祯的眉梢挑了挑,这样问之时,心中已经有了某种猜测,虽然还不是真相,但也不离十。

“公子,这也弄清楚了。”

李若珪脱口而出,回了一句,似乎有着某种顾忌,害怕崇祯动怒,但也只是持续了那么一瞬间,紧接着就继续说道:“这些里甲之所以与承办人员起了冲突,原因很简单,在起运米豆的过程中,他们听到了消息,开州官吏口中所谓的赋税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乃是杜撰而来,所以他们就想要回应得的行脚费,而不是以赋税或徭役地形式抵扣”

为一个明史专家,“崇祯”当然知道,里甲乃是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理论上讲,一里之内为一百一十户,推举丁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白户分为十甲,每甲有甲首一名,如此构成了里甲制度,明朝行政的最基本单元。

而里甲制的存在,极大方便了官府治理地方,征税粮食以及各种徭役,也是通过里甲完成的。

里甲的服役很简单,平常之时,轮流服各种徭役,如此一来,不至于影响地方的正常生活,农事的照常进行。

当然,不得不提一点,所谓的里甲,仅仅是理论上而言,并不一定一里内必须有一百一十户,毕竟南北的实际情况不同,由于地域的差别,生活习惯的不同,村落的分布特点也有极大的差异。

崇祯心中了然,明白的轻轻点头,自语道:“按照朝廷的规定,对于这些负责押运的运夫,官府都要予以行脚费。这些开州承办人员真是打得好主意,私自动用里甲,以服徭役的名义前往天津,以眼前的情况来看,至少私派了两千小车,每辆折银二两,如此一来,这些官吏最少也能贪污四千两。”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

崇祯已经平静了下来,不再那么生气,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明末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贪官污吏横行,大官可以通过横征暴敛贪污,这些小官小吏也能以这种方式敛财。

“公子,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越接近大名府城,从承办人员的种种表现来看,挑毛病的动将会越来越频繁,恐怕那些里甲很难拿到行脚费。”

刘若宰策马走了上来,如此说了一通之后,看了看前方,进而又补充道:“而且,那些里甲多是一些普通百姓,在起运米豆的过程中,饮食起居的花销都是靠那些承办人员的。一旦没有了吃食,即便承办人员真得不付行脚费,他们也无法在大名府城生活下去。毕竟,告状好办,但结果却需要一个过程,衙门的审理有一个时间段。”

“不错,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根本就耗不起。”

崇祯回应了一句,话里充满同情之意,进而颇为嘲讽的继续说道:“何况,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话,民不与官斗,这些开州的承办人员虽然只是一些小吏,但也属于官的范畴,若无意外的话,那些里甲很可能选择息事宁人,认倒霉。”

这个时候,吴邦宰策马走了上来,稍稍落于人后,似乎是知道“崇祯”的秉性,喜欢别人的畅所欲言。

“公子,小的倒不这么看,反而觉得那些里甲会据理力争,不顾一切的讨回行脚费,哪怕是闹到公堂之上,与那些官吏撕破脸”

“喔吴邦宰,你怎么就知道他们一定会闹,不惜得罪那些官吏”

“公子,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里甲的情况,除了里长和甲首之外,其他的人家生活的并不是很好,省着点用的话,二两银子足够一些普通百姓一年的开销。”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一点也不怀疑吴邦宰的这些话,据他所知,明朝时期的一个县官,年俸也就几十两,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仅此一点,足可见二两银子的购买力。

赶路的过程中,崇祯可是询问过米价,二两银子可是能够买到三

《明末达人秀》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舌尖上的妖管局无尽战场:从夜之城开始造马甲堕落大骑士后世之劫我在古代种田招婿斗宅门明末之我若为王炼器家族:我炼器天赋负99让你做炉鼎,你把师尊拿下了?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被师尊拒绝后,病娇徒儿黑化了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斩神:我是王者英雄代理人说好只渣江少,沈总怎么先哭红眼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轻点宠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征途英魂莫名其妙去修仙HP之和格林德沃当校友的糟心事修仙才能救命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末日小可怜的逆袭之旅神话从宝莲灯开始星穹铁道月下初拥的欢愉之旅抗战: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荒野大镖客之西部立国被全家抛弃后,皇家催我认祖归宗开局就和校花分手只为了系统奖励如懿传之所有人双商都上线红楼王权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从双灵根到全属性剑道天骄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