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反应就是任晴搞错了。
银河唱片公司的总经理刘旭先坐不住了,站起来对着任晴问:“什么会不会是你搞错了你确定是音乐之声,不是什么其他的野鸡媒体”
任晴重重的点了下下头说:“不可能搞错,是音乐之声总编吴森盛亲自打给金姐的电话。”
听到这,金燕一摸口袋才想起,她早上为了开会,把电话交给了任晴保管。
张华强奇怪道:“音乐之声这时候怎么会找杨羽上封面,难道音乐之声也需要炒八卦了”
并非张华强一人感到奇怪,其他人也是如此。
音乐之声一向都只关注音乐领域的事情,以专业领域的权威性闻名,一般只在乎音乐品本身。
虽然也会报道一些音乐人的动态,但都是因为牵扯到音乐或是创,并不会炒一些不相关的事情。
自从七十年代以来,为了保证本身公信力,音乐之声已经几十年没有报道过八卦问题了。
一直沉默的杨羽好像想起什么,对着金燕问:“燕姐,到底怎么回事,金姐你打个电话便知道了。”
金燕听了杨羽的话,接过任晴递来的手机,给音乐之声总编吴森盛打了过去。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两人聊了一会,挂掉电话之后,金燕看了眼众人,脸上浮现出高兴的表情。
“不用再调查了,杨羽的事情很快就会解决了,吴总编说”
就在金燕给大家解释的时候,音乐之声sh总部的总编办公室内,五十七岁的总编吴森盛也放下电话。
吴森盛看了看坐在他面前的辛音如,道:“连银河娱乐听了都觉得奇怪,你确定要将报道放上去吗”
听了总编的话,辛音如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就好像没听出吴森盛话里的意思。
“为什么不呢,一篇从一个月前就准备好的采访,一些歌手风格形成的心路历程,至于这篇报道正好碰到什么事情,会带来什么影响,那又与我,与音乐之声有什么关系。”
辛音如说的是理所当然。
吴森盛听了,表情似乎不那么认真,看着窗外一片秋的萧瑟,呢喃自语。
“我们只是关注音乐,而某些人,注定就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这个时代。”
之后两天的时间里,媒体依旧在乐此不疲的抨击着杨羽的负面消息。
而舆论中,对于杨羽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小,就连杨羽的后援会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纷纷退出。
甚至更有网友在网上发出焚烧杨羽海报和专辑的视频,也证明了歌迷对杨羽有多么失望。
而就在这一面倒的声音之中,十一月份的最后一期音乐之声发售了。
为一个创刊百年,平均销量在五百万份以上杂志,音乐之声的权威性,公信力,早已不需要去质疑。
而且音乐之声的影响力也远远不止音乐领域,无数个伟大的艺术家透过它被人们所熟知,无数个华夏音乐圈巨大的转折都因为它而成功。
可以这样说,音乐之声透过音乐辐射整个社会,它的影响力早已不仅仅存在于在音乐领域,更影响着时代的变迁。
所以,对于能够登上音乐之声封面的人来说,音乐之声对于这个人的似乎不单单是音乐上的赞赏,也会考虑这个人的音乐在对于社会的某些影响。
音乐之声每年53期,并非每期都会有封面人物,而且空余的是时候还占绝大多数时间。
甚至在华语音乐圈极度萎靡的0105年,五年间两百六十多期,竟然只有不到二十个封面人物。
算下来,平均一年只有四个人登上封面,即便近些年华夏音乐市场再度复苏,去年也不过有十六个封面人物,连一半都不到。
也许,这就是华夏自古的文人风骨吧,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但只哪个人能登上音乐之声的封面,那往往便证明,这个人在音乐领域有着非同一般的故事,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业内也戏称,有时候登上音乐之声的封面,比拿上一次金曲奖还要难,由此可见登上这封面的难度有多大。
而这次,众多音乐之声的读者拿到新一期的杂志后,意外的发现,空置好几期的封面上,再次出现了封面人物。
而且,这个封面人物大家最近可是非常熟悉,他的名字也没少出现在近期的新闻报道中,兴许有读者就刚刚在网上发表完对这个人的评论。
在封面上,“音乐之声”百年未变的四个字体下,有着这样一副照片。
苍凉的戈壁上,夕阳斜下,泛起最后的红光,一个青年男子背着旅行包,穿着冲锋衣,一手提着吉他,一手遮在眼睛上朝着远方望去。
青年男子脸上带着尘土,表情凝重,似乎正在这毫无生机的戈壁上寻找方向。
而在青年的脚下,写着这样的标题:杨羽音乐路上的孤独逐梦者
当看到这个青年的样貌,在看见标题上的名字,所有人都认出来,这不就是最近被媒体抨击的杨羽吗。
但所有人都在心中疑惑,为何杨羽会登上音乐之声的封面,他不是一个为了名利背叛了队友的人渣吗难道音乐之声也开始炒绯闻了
尽管疑惑,但习惯于音乐之声的权威性,读者们还是翻开了杂志,去看关于杨羽的这篇报道,希望找到杨羽登上音乐之声封面的原因。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这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杨羽,音乐路上的孤独逐梦者
而文章的者,是国内拥有著名记者、乐评人等诸多头衔的辛音如。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辛音如用回忆的语气写着:
那是在十月,许昕玲的两首歌登上公信榜前十,吴先生让笔者对此事进行采访,但笔者却对这两首歌的创者更有兴趣,所以特意对两首歌年轻的创者发出邀请,他的名字叫做杨羽。
那天清晨,笔者走过小楼前的花园,一个年轻身影闯进笔者眼中,那就是杨羽。
当时这个年轻人坐在小楼前的凉棚下,穿的就像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普通青年一样,只是表情里带着些青春的烦恼,一下子就引起住了笔者的注意。
说到这里,辛音如还附上了她当时拍摄的那张照片,照片不知是因为曝光问题,还是冲洗问题,光线有些发黄。
照片里,杨羽静静的坐在凉棚下,穿着黑色的卫衣,用手扶着脸,深邃的眼光看着远处,伴着秋风落叶。
就像辛音如说的,杨羽眉头微微皱起,俊朗的面孔上,除了年轻的朝气,还似乎有说不出的烦恼。
之后的文章,辛音如开始讲述她如何上前采访杨羽,任何开始了解杨羽的种种过往,也记住了杨羽对她所说的种种。
从那时起,辛音如便知道了这个男孩在音乐路上孤独的逐梦之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