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狂风暴雨之后的第二日,
是休沐,也是艳阳天。
明媚的阳光爬进窗户,逗弄着躺在床上的荔知,晨光在她身上跳跃,
她看着空中漂浮的尘埃,
觉得它们甚至比自己更有生气。
她深吸一口气,强撑着沉重的身体坐了起来。
院子里动土的声响持续不停,
让她想忽略都无法忽略。
荔知走到门前,
打开房门。
院子里多出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
粗看也有数十年树龄。谢兰胥正站在树下,用脚跺着树下松动的土地。秋风乍起,
大树簌簌作响,碎金般的桂花随风飘散,
金色细雨迎面扑来,
她下意识伸手去接。
风停后,
她张开手掌,一枚小小的桂花躺在手心。
“你醒了”
谢兰胥的声音从树下传来,
她视若未闻,直到他走到她的面前,让她再也不能忽略。
荔慈恩和荔象升长跪在生母坟前不起。
“拓印的藏宝图被烧毁,母亲的胫骨也被我磨成了粉……”他缓缓道,“现在只有我知道宝藏在什么地方。”
“你喜欢桂花,我就将京兆尹府门前的那棵桂花树搬了过来。等以后时机成熟……我再将瑶华宫的百年桂树送给你。”
她如何能够停下
荔知扶着二人走下马车。
“姑娘不仅助爱女的遗体返回家乡,还让小老的两个外孙读书习字,出人头地。姑娘的大恩大德,朱家没齿难忘。”朱老爷抬起泪眼朦胧的眼睛,“小老虽无一官半职,但经商一生,还算有些积累。姑娘若是有用得着小老一家的地方,尽管开口。”
葵县的一名百岁老人承认,当年魏氏皇族最后一次南巡的时候,确实有大量承载着金银珠宝的车队经过。
当天下午,在天师测算的吉时,四具棺椁在东郊的荔氏祖茔重新下葬。此事没有几人知晓,因为严格说来,他们仍是戴罪的罪人。
荔知神色漠然,无动于衷。
他端详着她的神情,然而那张脸上显露出来的只有死灰一般的平静。
虽说如此,去的人也不是空手而归。
“我把母亲的胫骨磨成齑粉,
埋在了桂花树下。”谢兰胥用闲谈一般的轻松口吻说道,
“有了骨粉的滋润,来年桂花一定开得更好。你如果愿意,也可以将神丹的遗骸埋在树下,让它日夜陪伴着你。”
没过一会,她就知道宫人议论的内容。
她将他视作空气,视作窗外偶然飘进来的桂花。
她不能停下。
她的贝壳从那天晚上起就不见了,她知道是谁拿走了。但已经无所谓了。
在两个弟弟妹妹面前,她装作一如往常,而到了晚上,谢兰胥再次造访,荔知没有赶他走,当然也不会欢迎他。
越过他的肩头,她从金桂和绿叶的缝隙里窥探太阳的光芒。
看着他们向自己再三道谢后,走向荔象升两兄妹。
等一觉睡醒,自然就会消失。
皇帝最终采纳了一名朝臣的意见——打开东宫,搜寻太子妃曾经生活的地方,看有没有留下线索。
“你要像爱宝藏那样爱我。”谢兰胥凝视着那双空虚的眼睛,柔声道,“因为如今,我便是宝藏本身。”
“……”
同样的细碎桂花,
洒落在谢兰胥的头上,
肩上。荔知看着他身上所穿所戴,无一不是她亲手挑选,
那时的情谊在现在看来,
已是沧海桑田。
皇帝派去葵县寻找宝藏的亲信只找到小额金银,并不符合宝藏的规模。
她的心灵好像去了很远的地方,他触摸不到,也无法和她对话。只剩下这具躯壳,残留在人世间,陪伴在他身边。
剧烈的情感激荡过后,剩下的只有疲惫和麻木。
官署里的女官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见到她来又像受惊的鱼儿一般散开。督查流言是宫正司的工作,没有任何流言能够逃脱荔知的耳朵。
因为就连这条命,也不是她的。她只是在代替另一个人在活。
禁军如潮水涌入东宫。
“你还在生我的气么”谢兰胥问。
宝藏的真实性已被验证,地点却有待商榷,关于正确的藏宝地点,朝臣众说纷纷。
荔知任由谢兰胥将她拥入怀中。
她入宫的时候,金銮殿的早朝已经开过了。
她从怀中掏出朱氏的牙牌,双手递交给发须皆白的朱老爷。后者用颤唞的手接过了。
朱老爷反复摩挲着牙牌,老泪纵横,朱老妇人在一旁泣不成声。
荔知去到马车前的时候,二老早已泪流满面。
朱氏的父母受到私下邀请,远远地在一辆马车里观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