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小说网

第 34 章

《异能力为植物大战僵尸》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极乐鸟种类繁多,迄今为止人类在东南亚至新几内亚的地域内发现的极乐鸟亚种已逾百种。然而,在欧洲传说中登场的极乐鸟特指栖息在新加坡及爪哇岛的品种,它们体形最大、姿貌最美。博物学家林奈[1]根据中世纪的传说为其取名大极乐鸟(paradisaea

apoda)。拉丁语apoda意为“无足”。中世纪的人们普遍相信极乐鸟是没有脚的。

因此,无足的极乐鸟既无法在树枝上停息也无法落地,它们唯有昼夜不停地在天空中盘旋。只要生命尚未结束,哪怕是休憩入睡之际,极乐鸟也必须继续这场漫长的飞翔。只有面临死亡之时,它们才初次降落在大地上,因而人类只见过死去的极乐鸟。15世纪末,这一传说已经在欧洲流传甚广。

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初,与香料一同从东方岛屿被舶运回欧洲的极乐鸟不是活物,而是被原住民摘掉鸟爪后制成的标本。亲眼得见无脚极乐鸟尸体的学者们不禁异想天开,捏造出一则如此牵强附会的故事。但是这种观点难以使人信服。乍看之下严丝合缝的解释,往往经过再三斟酌后,反而由于过于符合逻辑而颇显可疑。其实传说故事未必需要合理解释,它们原本不就是诞生自想象力的无偿嬉戏吗?

比如《闲话世界动物史》的者赫伯特·温特[2]曾发表过一个大胆的假说。

以环球航行为目标的麦哲伦船队出发之时有五艘船,最后仅有维多利亚号平安返航。1522年9月8日,维多利亚号载着18名被坏血病折磨得憔悴不堪的船员,终于抵达塞维利亚港。这艘船上不仅载满了东印度群岛的贵重香料,还带回了摩鹿加群岛的一位酋长送给船长埃尔卡诺[3]的极乐鸟标本。这种名叫极乐鸟的动物在欧洲实属罕见。最不可思议的是,极乐鸟的眼睛周围缀满鲜艳羽毛,它无肉无骨,甚至没有脚。这些鸟儿像空空的口袋一样被压成扁平状。热衷幻想的人猜测这是一种来自天国的鸟。这么猜想也不为过,因为极乐鸟向人们展现的绚烂确乃世间鲜有。

摩鹿加群岛的酋长赠送的极乐鸟,今天被称小极乐鸟(paradisaea

minor),与大极乐鸟相比,它们体形娇小,色彩的华丽程度也略逊一筹。然而,对于初见极乐鸟的西班牙博物学者而言,这些差异似可忽略不计。根据温特的观点,极乐鸟传说始于西班牙博物学者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德·戈马拉[4]。他是埃尔南·科尔特斯[5]的秘书,曾随其前往美洲,因写下《印第安通史》而广为人知。不过这与我们的极乐鸟没有关系。据说,在调查埃尔卡诺带回的鸟类标本时,洛佩斯·德·戈马拉只顾惊叹极乐鸟无脚无骨,丝毫没有发现它们实为原住民精湛工艺的产物。

坦率地说,我认为上述温特的说法怎么看都相当可疑:即使这些标本再惟妙惟肖,一个专业的博物学者竟然没有识破这是原住民的工艺品,难道他对鸟类的身体构造一无所知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已断言:“一切鸟类都有脚。”

16世纪的西班牙博物学者真的会连这种古老的常识都不具备吗?

在此我无意挽回洛佩斯·德·戈马拉身为科学家的名誉。我只想表述一件显而易见的事实:中世纪时已经流传着极乐鸟没有脚的传说。现在我手中没有材料能够证明温特的观点是错误的,维多利亚号抵达塞维利亚港是在1522年,如果能够在此前欧洲出版的书籍中发现极乐鸟传说的相关记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遗憾的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毋庸赘言,老普林尼[6]、索利努斯[7]乃至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家的著中均未出现与极乐鸟相关的记述。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从非洲到印度的旧大陆没有极乐鸟栖息。但是,从12世纪末到14世纪期间,马可·波罗、鄂多立克[8]、曼德维尔[9]和海敦[10]等人的东方游记相继出版,或许是从这时候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极乐鸟的传说。马可·波罗、孟高维诺[11]也好,鄂多立克、马黎诺里[12]也罢,他们都曾经乘船途经爪哇或苏门答腊附近。他们的游记中没有对极乐鸟的详细记述,但在当时,东印度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很难想象这种鸟的名字在十四世纪仍不为欧洲人所知。

有证据表明,至少15世纪末时欧洲人已经知晓极乐鸟的存在。1491年,德意志的药剂学者约翰·冯·科博在美因茨刊行的《健康花园》[13]对极乐鸟有简短的说明。这比维多利亚号归返塞维利亚港早了将近三十年。不过,此书唯独漏掉了极乐鸟有没有脚这一关键部分。如果《健康花园》的者对极乐鸟的记述能再多一些的话,温特所主张的“极乐鸟传说始自维多利亚号返航”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实在是令人扼腕。

总之,我先将《健康花园》的段落引用如下:

这种鸟之所以被称极乐鸟,不是因其栖居在极乐净土,而是因为它们那光彩夺目的美丽,仿佛世界上一切色彩都萃集于此。其大小近似天鹅,鸣声婉转动听,能够唤醒听者内心的憧憬与欢乐。它们一旦被人类捕获,鸣声即转而低徊,如泣如诉,令人不禁想解开绳子,还它们以自由之身。

羽毛鲜艳的鸟类大多鸣叫声不堪入耳。这位者恐怕既没有亲眼见过极乐鸟,也没有亲耳听过它的声音。实际上,极乐鸟的叫声与乌鸦如出一辙。奇妙的是,16世纪以后的学者热衷的“极乐鸟没有脚”的传说,此处却未留下只言片语。

*

比起试图对神话传说的起源做出合理阐释,我反而对怪异可疑的事物抱有更浓厚的兴趣。就此话题不妨多添几笔。

最荒诞不经的故事大概是关于肯陶洛斯[14]起源的猜想了。据说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尚未掌握骑术,第一次见到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15]时,他们把对方想象成人马一体的怪物。但是历史上,希腊人很早就驯服了马匹,应当不会不知道如何骑马,即使不知道也不大可能把骑手错认怪物。

传说在印度居住着一支名叫夏帕德人(skiapodes)的独脚族。据说他们睡觉时会举起巨大的脚遮挡阳光。克特西亚斯[16]之后的许多古代家认为夏帕德人是一种畸形的人类,只有乔万尼·达·马黎诺里试图对夏帕德人的起源给出合理化的解释,他在《波西米亚编年史》中如是记述道:“印度人习惯在裸体走路的时候用细棒撑起一个小小的帐篷罩在头顶。他们称为伞,在诗人的眼中看起来却更像人脚。”

这位圣方济各会传教士的解释单纯得近乎荒谬,根本不足为信。

在此我不得不强调:凡此种种为了追求合理化做出的荒谬解释,我非但不厌恶,反倒怀有几分喜爱。逻辑世界的悖论源自意象世界的矛盾,当我们不遗余力硬要使逻辑自洽时,必然会衍生出滑稽可笑之处。不过于我而言,追求合理却陷入不合理的境地这件事本身就妙趣横生。

再举一例,古希腊传说中的怪物喀迈拉长着狮子的头、雌山羊的身体和龙的尾巴。有人认为喀迈拉是利西亚地区(小亚细亚的西南部)一座火山的名字。据说,这座火山的山脚栖息着巨龙,山坡上时有山羊群吃草,在火山口能看见张开血盆大口的狮子。人们通过火山的意象对难以理解的怪物进行合理化解释。喀迈拉原本就是诸多异质性意象的拼凑,因此,倘若不将其喻为他物就无法实现意象的调和。

16世纪中期,极乐鸟的传说逐渐成形,几乎任何一本动物志都有所论述。吉罗拉莫·卡鲁达诺[17]的《论精确性》(1550年)、康拉德·格斯纳[18]的《动物史》(1551—1558年)、皮埃尔·贝隆[19]的《不可思议的故事》(1564年)、昂布鲁瓦兹·帕雷[20]的《论怪物及异象》(1573年),这些著中均出现了大同小异的极乐鸟传说。一人写罢,转眼间就引来他人的模仿抄袭,学者们的习性从古至今都一成不变。在此援引帕雷的文章以供参考:

吉罗拉莫·卡鲁达诺在《论精确性》中提到,摩鹿加群岛的土地或海面上发现了一种被称‘玛努克迪阿塔’的鸟。这个名字在印度语中意味着‘神之鸟’。人们只发现过这种鸟的尸体,却从不曾目睹它的活体。这种鸟栖居在高空之中,鸟喙、体形皆与燕子相似,却生就一身色彩缤纷的羽毛。鸟头是纯粹的金色,胸部的颜色近乎家鸭,尾巴与翅膀的颜色则与雌孔雀相似。由于它没有长脚,在疲乏困倦的时候,它会用羽毛缠卷住树枝,悬挂在上面。它们的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除了空气与露水外什么也不吃。雄鸟的背上有一个洞,雌鸟在里面孵卵。我曾经在巴黎亲眼见过一只,是献给已亡故的查理九世[21]的贡品。我也费尽功夫才觅得一只,珍藏在我的标本室内。

帕雷的文章虽然缺乏严谨的实证性,但是“悬挂在树枝上”的说法似乎揭示了一种奇妙且充满偶然性的一致。栖息于新几内亚的雄性蓝极乐鸟,在繁殖期内会倒挂在树枝上抖动美丽的羽毛。当然,它们不是依靠羽毛缠绕住树枝,而是用爪子。

顺便引用贝隆的《不可思议的故事》中的一段:

这种鸟数量稀少,因而非常昂贵。近东诸国的领主甚爱采其羽毛装饰头盔。这种鸟叫“卢夫特沃格尔”,在德意志人的语言中意为“空气鸟”。因为它们只生活在空中,又以空气为食。摩鹿加群岛的诸王曾经赠给查理五世[22]五只死去的空气鸟。如前所述,想要捕获活着的空气鸟是绝无可能的。

因为无脚而必须不断飞行直至死亡,以及只以空气为食——这是16世纪后的博物学者总结的极乐鸟两大特征。

我接下来想表明的观点听起来或许有几分故弄玄虚:最早调查维多利亚号带回的极乐鸟的西班牙人洛佩斯·德·戈马拉以及那些16世纪的欧洲博物学者们——不正是他们促进了中世纪极乐鸟传说的流传吗?我总觉得,他们是在发现真相后佯装无知,并且煞有介事地声称极乐鸟是没有脚的。据温特所说,这些舶来的无脚无骨之鸟让洛佩斯·德·戈马拉惊讶得目瞪口呆。或许,他是在暗自窃笑。因为,被摩鹿加群岛的原住民拧断爪子的小极乐鸟与传说中的神秘鸟类在形态上惊人地相似。

如果再大胆一点猜测的话,极乐鸟没有脚的虚构故事与中世纪传说也许毫无关系,仅仅是洛佩斯·德·戈马拉编造的故事而已。

读者也许会疑惑道:这不是回到温特的假说了吗?没错,温特确实断定极乐鸟传说的滥觞于洛佩斯·德·戈马拉,但他始终认为这位西班牙学者在惊诧过后坚信无脚之鸟的存在。我的想法却恰恰相反。这位学者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他故意让自己杜撰的故事在世间流传,仿佛一个无名艺术家留下了震惊时代的杰。不出其所料,极乐鸟传说被后世欧洲所有的博物学者因袭沿用。不,未必只限于欧洲,如果把目光移向日本——

*

如果将目光移向日本,我们不难发现极乐鸟传说的蛛丝马迹。江户时代的随笔中就曾提到过随着荷兰船只渡海而来的极乐鸟标本,而且远不止两三篇,这些随笔使极乐鸟的传说完整地传入日本,着实令人惊叹。司马江汉[23]的《春波楼笔记》(1811年)将极乐鸟称“风鸟”,摘引如下:

所谓风鸟,未见活物,皆已剥皮,无足。其绘附于兰人花连的印[24]之书。此鸟居印度群岛,稀世罕见。恒翔于天而不落地,其大如鸩,身柿色,间或有纹。其中二三种,尾若孔雀,左右羽翼若云卷珠帘。兰人谓之帕拉戴斯·霍格茹。帕拉戴斯乃天堂也,霍格茹乃鸟也,故称极乐鸟。

引文中所谓的“剥皮”应该是指极乐鸟被剥开外皮,塞入填充物后制成了标本。“花连的印之书”是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长期滞留印度、爪哇与摩鹿加群岛等地搜集地理历史资料的荷兰传教士弗朗索瓦·瓦伦汀的巨著《新旧东印度志》(1724—1726年,刊行于阿姆斯特丹)。江汉仿照这本书的铜版画插图创了木板阴刻的《灵鹫山图》。另外,瓦伦汀在极乐鸟的历史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此我想多添两笔。

我们不得不再次援引赫伯特·温特。依照《闲话世界动物史》记述,17世纪中叶有一个叫盖奥鲁库·艾伯哈尔特·伦弗的男人加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他定居在摩鹿加群岛的安汶岛,从事动植物研究。他在晚年不幸因黑内障失明后,由他口述、经其子记录整理,完成了五卷关于安汶岛的博物学巨。但是,这部著中关于鸟类部分的手稿却不翼而飞。接近这位盲目的老学者并且伺机偷走手稿的人,就是同样来自荷兰的弗朗索瓦·瓦伦汀。

瓦伦汀不仅盗走伦弗的手稿,还像许多剽窃者所做的那样,肆意篡改了内容。以发现摩鹿加蟹而闻名的伦弗也许是第一个对极乐鸟做出科学严谨描述的欧洲人。可是,瓦伦汀对手稿肆意地取舍歪曲,再度将记述的方向引回古老的传说。一切又回到了虚构之中。1726年,瓦伦汀的著《安汶岛鸟类研究》在荷兰出版。这本书大言不惭地向世人重复着神之鸟的故事,抑或说,谎言。

司马江汉所参考的荷兰书籍就出自这样一个投机家之手。因此,在江汉的记述中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极乐鸟传说,没有丝毫不同之处。可惜我们已无从知晓江汉本人是何感想,因为他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评判之语。

*

极乐鸟的传说自18世纪传入日本后产生了一个新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老的欧洲传说。阅读至此,读者也许会嘀咕:这怎么可能呢?那么,请您欣赏江户小咄[25]本《谭囊》收录的题为《风鸟》的故事。

“前些天护国寺开龛之际,我看见了风鸟。多么奇怪的鸟儿啊,没有脚,却长着整齐漂亮的羽毛。它平时都吃什么?”

“什么也不吃。这家伙以风为食。”

“那可怎么排便?”

“哪儿拉得出来呀,只会放屁罢了。”

如果读过类似的笑话集,就不难想象抖这个包袱的笑话在天明时期有多么流行。总之,风鸟只吞食空气(风),自然没有东西可供排泄,哪怕有也只是屁罢了。这种想象既充满了日本风格,同时也极其合乎逻辑。不过,至少对于欧洲人而言,脑海中很难浮现出钻进口中的风直接从□□放出的画面吧?不,即使能够想象得出来,也很难断言它是否能逗人发笑。

巧巧克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表妹不欲攀高枝穿时空的女将军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穿越三国:姐妹同心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落在荒年崽崽很闲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悍女麴凰驭龙婿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哇!女总裁是皇帝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折红鸾我靠好运壮大家族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横空出世的娇帝君离人终成相思意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诱梦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这个修仙过于日常谬接瑶华枝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寻找轮回的你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我是主母,也是孟婆姝宠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