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发银子之类的物质奖励,我觉得不够,而且也利益化了。给了大明的爵位,给他们荣誉,这样,他们会更加的忠于大明,忠于陛下。”
这个靠谱,崇祯皇帝点点头。
“第二,军需官的功劳认定,我认为可以根据他的职责来评。首先,是所负责的士卒的识字率。可以给一个识字率的标准,低于标准的要处罚,等于标准的算一般,不处罚,也不奖励,高于标准的就奖励,记功;其次,所负责的士卒违纪违规情况,也和识字考核一样,给定次数标准,低于则处罚,高于则奖励;最后,所负责的士卒立功情况,立功越多,分润给军需官的功劳也就越多。可以分一定的等级来评论。”
“还有么”温体仁比较细心,提醒钟进卫道。
“嗯,还有,比如士卒也可以给军需官打分,有否克扣军饷,是否有偏袒之类的,进行不记名打分,给巡查的官员。如果军需官做的够好,就不用担心打分会低,当然,如果做的不好,就要小心这个打分了。低着扣功劳,高则加功劳,如此。”
钟进卫在温体仁的提醒下,又补充了一点。
这个,好像有点超出崇祯皇帝和孙承宗、温体仁的认识了,民告官也允许不过都没有对此进行发言。
孙承宗皱着眉头问另外一事:“此等军需官如此重要,又不归统兵将领管辖,则一军之中,以谁为主”
哦,还是漏了一个问题,好记xg不如烂笔头啊,钟进卫赶紧回答道:“军队是打仗的,当然是以统兵将领为主了,但统兵将领只管打仗,而其他辅助类的事情以军需官为主,不过军需官不得干涉军事,和统兵将领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崇祯皇帝看到钟进卫不再说话了,知道他已讲完,就问孙承宗和温体仁:“孙师傅和温卿以为如何”
孙承宗站起来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以为此法加上之前所说的军制革新和军需官之培养,非常之妙”
“臣附议”温体仁也站起来回答道。
钟进卫一听他们都赞同自己提出来的想法,心里美滋滋的。
孙承宗提高了声音:“然则,建虏还在关内,当前各勤王军正在整顿,臣以为短时不可实施推广。”
崇祯皇帝点点头,表示知道这点。
温体仁也开口道:“而且推行此法,不禁军队中树立军需官之威信需钱粮支持,培养军需官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崇祯皇帝一听这个,心里就发愁,都是问题啊然后看向钟进卫道:“钟先生,你回去整理下,写个完整的策略方案给朕,以便后续在合适时间加以革新推广。”
“好,不过,我只会写大白话啊。”
钟进卫有点不好意思。
“没关系,朕认可之后会让人重新写一份的。”
崇祯皇帝笑着安慰道。
“对了,先生身体已然大好,朕想让先生出来帮朕,不知可好”因为钟进卫之前表示过不想当官,只在台后帮自己。但这样没有身份不是很方便。所以崇祯皇帝咨询钟进卫的意见。
“我现在就是在出主意啊”
“不是这个意思,朕是想赐先生同进士出身,受翰林院士,列席朝堂,共商国事。”
这待遇不可谓不高了,一介布衣,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而且多少人一辈子努力一辈子,都没有进士的身份,他一下就有了。孙承宗和温体仁都看向钟进卫,想听听他怎么说。
“陛下,我不想跟那些人打交道,我不擅长这些。宁可什么都不要,就在后面出主意好了。”
谁知道钟进卫摇摇头。钟进卫在前世其实就是觉得自己人际沟通能力不行,所以就选择了技术行业。
“先生推荐大才给朕,又给朕出如此妙策,还有救驾之功,不赏就让人以为朕刻薄寡恩了。”
“怎么会,是我自己不要的。”
钟进卫还是想坚持。
温体仁明白了两边的意思,见双方现在一个要赏,一个不要,坚持着也不是办法,就开口说道:“陛下,臣有办法,能两全其美。”
“哦,爱卿快讲。”
“钟先生不知我朝礼仪讲究,与同僚朝夕相处共事,得罪同僚而不自知,确有妨碍。然则钟先生又要出谋划策,商讨国事,不赏也不行。臣以为,可封爵酬之,有爵位在身,进得朝堂,又省去与同僚ri夜相处之事。可谓两全其美。”
崇祯皇帝点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看向钟进卫。钟进卫本人只要不和那些古代官僚,特别是现在这些只会打口水仗的官僚朝夕相处,也就没所谓了,于是也点了点头。
看钟进卫同意了,崇祯皇帝想了想道:“先生推荐人才,朕是觉得不错,但还未有大功,所以不能以此赏你爵位。你所献之策目前还需保密,所以也不能以此赏你爵位。故只有救驾之功赏你爵位了。朕先赐你伯爵,就号中兴伯,以示先生要助朕中兴大明之意。可好”
伯爵啊,那不是吸血鬼专用的么,好像韦小宝开始得的也是个伯爵吧,钟爵爷,好像听着不错哦。钟进卫点点头,表示没意见。
孙承宗始终在一边看着,对这个少年看着年轻,年纪轻轻不被功名权力所迷惑,知道自己的份量,有自知之明,不计较未算之功劳,心胸豁达,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不由得微微点头。
“如此,朕明天在早朝上将宣布此项决定,包括温卿的事。明天你也要上殿听封,要早做准备,钟先生这身临时的衣裳就不要穿了。朕让人给你准备一套布衣,先暂时将就下。”
“谢陛下”温体仁和钟进卫都回道。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朕还有一事要处理。”
崇祯皇帝等他们都退下后,叫过王承恩,让他去把内阁首辅韩爌传进来。
韩爌这些天来一直不好过,先是自己估错形式,结果被崇祯皇帝非指名道姓的说了一通。然后又是自己的弟子袁崇焕犯下大错,关进了大牢。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落过什么下场。
现在一听说崇祯皇帝传诏自己,不由得一颗心提了起来,肯定不是好事,但不知道会坏到什么程度,颇是惶恐。
第四十二章交易
韩爌走进主敬殿中,发现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面,一旁只有提督东厂的王承恩伺候着。
难道是要被抓到东厂里面去不至于吧,东厂已经两年未见其踪迹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走近后,主动跪倒在地:“参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来他是内阁首辅,无须这么大礼跪拜的,只是因为心里有鬼,不自觉的拜见了。
崇祯皇帝并没有让他立刻起来,心里也是腻味,并不待见他,只是说道:“阁老,可曾统计出京畿之地的损失如何”
韩爌听崇祯皇帝称自己阁老,知道情形没有自己想象的严重,但崇祯皇帝的问题又让他为难:“陛下,建虏退去未久,臣等暂时无法统计。”
“建虏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朕之子民被杀,财物被抢,房屋被毁。远的不说,你听听京师之内的难民,每天哀鸿之声,朕在深宫之中都能听到。”
崇祯皇帝的声音冰冷冷的。
韩爌垂着头,冷汗开始在他的额头若隐若现。
“建虏初犯之际,阁老信誓旦旦之言,犹在朕之耳边。”
崇祯皇帝的声音慢慢的越提越高,整个大殿中回荡着他的声音。
“阁老力荐袁崇焕,可你的好学生是怎么做的前些天你都看到的吧”
“臣有罪”韩爌的冷汗已经汇成了小溪,顺着脸颊,从长长的胡须上顺势而下。可他不敢去擦。伏着头回道。
崇祯皇帝在上首看到韩爌的样子,知道qian戏已经差不多。于是,换了一幅和缓的语气说道:“阁老辅助朕有两年了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是念旧的,不会忘的,平身吧。”
听到圣上的语气和缓下来,韩爌的内心轻轻的舒了口气,回道:“老臣谢陛下。”
崇祯皇帝对着站在一侧的王承恩道:“给阁老赐座。”
韩爌缓慢的站起来,偷偷的擦了擦汗,坐了半个屁股到凳子上。他也是宦海浮沉几十年的人,知道事情不会就这么完的,肯定还有下文。
待韩爌坐定之后,崇祯皇帝又开口了:“朕念着阁老的苦劳,可有的人不会,待打退建虏,京畿之地有家业的人恐怕会弹劾相关人员,包括阁老。到时候,如若弹劾的人多的话,朕也护不了阁老了。”
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韩爌又坐不住了,知道自己,或者家族的命运就在崇祯皇帝的一念之间了。圣上说的那些人,他心里有数,平时还巴结着自己,可一旦损及他们的利益,是拼了命都会上来咬一口的主。
韩爌站了起来,对着崇祯皇帝躬身道:“请陛下圣裁。”
崇祯皇帝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继续自己的话题:“阁老今年应该是六十有七了,家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孙儿吧”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就明白圣上的意思了。算了,再留在朝廷上,最后搞的家破人亡,还不如现在告老还乡,听圣上的意思,只要我辞官不做,回归故里,应该会放自己一马。
于是,韩爌躬身道:“陛下,臣年老体弱,老眼昏花,已不堪胜任当前职务,望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崇祯皇帝没说好,也没说不好,而是问韩爌道:“礼部尚书温体仁,不知道阁老如何看,他是否有入阁的资格”
韩爌算是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了,就是让自己把位置腾出来,方便温体仁入阁。于是,他回奏道:“陛下,臣以为温体仁廉洁自律,才思敏捷,乃国之干才,入阁绰绰有余。”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个韩爌还算是识相的,没有老糊涂:“朕也是这么想的。阁老回去后,写个奏章,明天在早朝上给朕。”
韩爌明白这个就是崇祯皇帝今天叫自己来的目的,现在交易完了,圣上是如意了,自己也落下了一颗提起来的心。算是双赢了。摆了,辞官归故里,颐养天年吧。
待韩爌退出去之后,崇祯皇帝感概的对一旁伺候的王承恩道:“还是钟先生好啊,可以不和这帮子人勾心斗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朕不行啊”
王承恩连忙开解道:“陛下乃天之骄子,那些臣子岂能与陛下相提并论。”
崇祯皇帝笑笑,没有再说话,看起了奏章。
再说钟进卫回到偏殿后,见到阿奇,跟她说了偏殿的事情,重点突出自己在皇帝和国家重臣面前毫无惧se,指点江山,让听众为之赞叹的事迹,末了,感叹了一句:“可惜没有一把鹅毛扇啊。”
阿奇有点好奇:“要鹅毛扇干什么现在十二月份,大冷的天气,还要扇子”
“诸葛亮啊”
阿奇无语,原来钟进卫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用她那秀气的眼睛,白了下他。钟进卫要封伯爵,阿奇当然为他高兴,然而,阿奇记得公子说还要重新写奏章,她惦记着这事,就转身去拿文房四宝了。
钟进卫一见,想起还有正事要干,于是先自己到黑板那,一边回忆着一边在黑板上把军制改革的要点一条一条写出来,然后进行查漏补缺,等到该补充的地方都补充了,觉得没有什么遗漏了之后,对已准备完毕的阿奇说道:“现在我说,你写。”
阿奇乖巧的点了点头。
因为有了准备,这次的奏章一次就写成了。标点符号都没有错。其实这次奏章上语句都很简单,基本就用到了逗号,句号,分号之类最基本的几个符号而已。阿奇又心灵手巧,自然就不会错了。
阿奇让钟进卫把奏章收好,然后郑重的对钟进卫说道:“公子,奴家有几句话想对公子说。”
钟进卫见阿奇如此郑重,心知肯定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了,就收敛了下自己的心态,也郑重的对阿奇说道:“好有话尽管说就是了,为夫听着。”
阿奇无语,跟钟进卫接触时间越久,免疫力也越高了,现在这种话已经不会让她脸红了。
“公子,您明天就要上早朝去了,礼仪方面,奴家先告诉您一些,过会应该会有专门的侍仪官过来教您的。”
原来是这个啊,没问题,钟进卫想道。
“不过奴家想跟您说的话,最重要的是,奴家以为,公子的一些言行举止,在现在的人看来都很怪异。奴家生活在宫中,虽然没有人教,但奴家知道一个道理,出头的鸟儿先死。公子太异于常人了,所以,奴家觉得公子和外面的人交往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最好举止不要太古怪。奴家这些话藏心里好久了,不说不快,请公子不要见怪”
钟进卫听了,心知阿奇是一心为自己考虑。这道理,他不是不懂,只是身在局中,始终没有很重视。
自己以后肯定还会跟很多人打交道的,虽然自己不是很乐意打交道。现在这些文臣办事的本事没有,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是一流的,就算崇祯皇帝护着,他们要说死自己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钟进卫想到这里,诚恳的对阿奇说:“谢谢你,阿奇。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阿奇一看公子很听自己的话,态度又诚恳,心里顿时觉得像吃了蜂蜜一样,甜甜的。
第二天,天蒙蒙亮,早朝就开始了,内阁辅臣,六部及督察院堂上官领头一一列班。
明朝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隶之外,其他皇帝要么不早朝,要么早朝就流于形式,后来一般定了早朝只处理五件事情的惯例。
这天,崇祯皇帝这天一上朝,就先宣布一件事:“先前救驾之人
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借天改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