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面确认关系的两人在同一张床上睡到了第二天清晨,不过这回先醒来的人是照碌。
他反反复复睁眼闭眼,确认姜行光躺在身边,也不急着叫醒对方,而是偷偷摸摸地搭住姜行光的手,抬到了两人中央。
唉。
他期望能立刻听见姜行光主动说“爱你”,但照碌越是这么想,就越明白还没到合适的时候。
要么是在墓园,要么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姜行光会依照承诺把一切说清楚,从而解决照碌耿耿于怀的最后几个困惑。
到时他和姜行光的关系一定能够水到渠成。
姜行光翻了个身,在床上摸索一阵,当意识到照碌就在身旁时,他释然地笑了。
“昨天半夜下起了很大的雨。”
“我听见了。”
照碌装模样地点了下头。
窗外的天色呈现出独特的灰黑色,几团浓重的乌云盘踞在上空,俨然成了暴雨的征兆。
照碌望见这样的天空,才明白姜行光不是在开玩笑。
“你耳朵还挺灵敏。”
他转身往外走,腿却有些发软,脚步没踩实,一不留神向前倒去。
姜行光从身后抱住照碌,及时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照碌正准备道谢,见姜行光的神情极为阴郁,改口问道:“你这会想到了什么?”
听见照碌的声音,姜行光短暂舒展开了眉头。
“那天我开车离开的时候,天色跟现在一样。”
照碌绷紧的心弦随即松懈下来。
“下雨不是挺常见的——走走走,别让其他人等着咱俩。”
临近出客房前,姜行光还在望着那片天。
照碌把客房内的事抛之脑后,他急匆匆跑下楼梯,跟守在空地的老奶奶打了声招呼:“奶奶好,我和姜行光已经准备好去墓园了。”
“好孩子,好好好。”
刚夸完照碌,老奶奶连着咳嗽了好几下。她被守在附近的人扶进屋内,独留照碌和姜行光在空地中央。
照碌认为这样的场面有些枯燥,他想过去看望老奶奶。
姜行光不由分说地拦下了照碌。
“婆婆一夜没睡,让她休息一会吧。”
在正式启程去墓园以前,老奶奶把所有人召集到空地,劝说大部分人守在孤儿院内。她只让成家立业的人去送老秦最后一程,说是可以把各自的成就讲给老秦听。
按这个标准照碌是去不了的。他为此躲了姜行光好久,打算等前面那些人全被奶奶劝走了再偷偷溜进队伍里。
他的躲藏对姜行光不起效果,最后无可奈何地被姜行光拉到了老奶奶面前。
“婆婆,这位是照碌。”
姜行光牢牢牵着照碌的手,巴不得将他们的关系当场公之于众。
照碌在旁边尴尬得无地自容。
“老秦他会理解的。”
老奶奶笑吟吟地说到。
清点完待会去墓园的人数,老奶奶领着一班人出了孤儿院的正门,从侧面的小路绕到孤儿院的背面。
“老秦”被安置在了偏近正中央的一个位置,这里地势高,进园时就能看到。
墓地管理员盖上最后一铲土,指挥着几个青壮年立起墓碑。
老奶奶终于落了泪,引发不少人的共鸣。哭哭啼啼的声音持续了一阵,又因某人讲起这几年内的经历而逐渐停息。
墓碑上刻着老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真实姓名和出生年月。他既不姓秦,年纪也不算老。
轮到姜行光跟老秦讲话时,他照常带着照碌。
姜行光先讲起在陈总公司里做出来的业绩,随后说到了他和照碌的相遇以及一起经历过的所有事情。
从烧烤店门口偶然相会,到医院、商场、花店、公司,再到两人一并给“老秦”吊唁。
要是听到哪些细节被姜行光讲错,照碌也会帮忙补充。他和姜行光掰扯到最后,没什么想单独对老秦说的话,于是在离开前给老秦鞠了一躬,当见面礼。
送别老秦的人逐一散去,零零散散地走出墓园,意味着葬礼正式落幕了。
姜行光有单独的事要找照碌,所以他俩等到了最后。
“阳阳”的墓碑立在墓园角落,前面摆着几束完全枯萎的向日葵,看样子不常有人来这里祭拜。
“生时不详,生平乐观、积极向上,不幸夭折。”
照碌挑出碑文里的重点,朗声读了出来。
姜行光一条条解释起了缩略过的碑文内容。
“‘阳阳’在生下来几个月时被人送到孤儿院门口,他长大后记不起生父生母的模样,更不记得自己的出生日期。婆婆为了庆祝‘阳阳’长大,把捡到他的那一天定做了每年的生日。”
生时不详。
也有可能被“抛弃”的行为伤害深了,不愿意承认生父母的存在。
“我回孤儿院看望婆婆,认识了‘阳阳’,之后回来好几次都见到了他,和‘阳阳’关系越来越好,在后来才有了领养孩子的想法。婆婆也认为‘阳阳’跟着我会很有前途,于是协助我办理了领养手续。”
生平乐观、积极向上。
“阳阳”可能是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不然怎么每个人都对他好呢。
小说推荐:《重回千禧当学霸》《大清话事人》《替嫁多年后》《任务又失败了》《下乡妹妹高考回城[七零]》《我能继承角色天赋》《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少女的野犬》《红楼之平阳赋》《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