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小说网

第70章:至贫出身,却取得天下,何须粉饰?(求首订!)(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阅小说网】地址:aiyuexsw.com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正文卷第70章:至贫出身,却取得天下,何须粉饰?“说说看。”

朱标将一旁的茶壶端起,为萧寒添了一杯热茶,这才开口问道。

“就以弹劾杨宪之官员来说,这其中,必然是浙东先生居多,中书省的官员较少,而剩下的官员,大猫小猫三两只,便不值一提了。”

“所以,你觉得,刘夫子应该从何查起?”

萧寒端起茶盏,吹了吹气,便是饮了一口后,才看向朱标问道:“御史台,还是中书省?”

“嗯。”

朱标微微沉思一下,这才看向萧寒开口道:“那自然是中书省,毕竟,以李先生与刘夫子的才能,不难猜出我的意思。”

“对,就像是你刚刚所说,中书省与御史台相互监察,相互清查。”

萧寒笑着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是摇了摇头道:“可这般的结果,你也已经料想到了,激化矛盾,造成朝廷动荡,对于局势不利。”

“嗯。”

朱标点了点头,朝廷的两大党派,若是公然起了斗争,朝堂上必然血雨腥风,更是会打破朱元璋想要的平衡。

“伱既然明白事情的重要性,那你还给我出这个主意?”

朱标又是没好气的看向萧寒道。

“哎哎哎,你别着急埋怨我。”

萧寒微微挑眉,便是翘起二郎腿,看向朱标又是摇头道:“但你算漏了一点。”

“哪一点?”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好奇道。

“李先生。”

萧寒眼中闪过一抹深邃道。

“李先生?”

朱标又是闪过一抹疑惑问道。

“李先生,自我认识他,他在我心中,就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

萧寒想起了当年的李善长,便是看向朱标点头道:“那这件差事的好处与坏处,想必李先生明白,但不管是好处与坏处,又能与李先生有多大关系?”

“关系不大,甚至,一旦李先生接下来,便可能造成浙东与淮西的激烈碰撞,引起老爷子的震怒。”

朱标没有丝毫思索,便是看向萧寒脱口而出道。

“但你别忘了,李先生年迈,又何必因为这件事得罪老爷子。”

“所以,李先生从始至终,都只是想自查中书省,从来都没想过插手御史台之事。”

这次,萧寒倒是不再卖关子,反倒是看向朱标一股脑的讲了出来。

“而且,以李先生的魄力,绝对是彻查中书省,依法严办,绝不徇私。”

萧寒又是耸了耸肩,看向朱标笑道。

“我明白了。”

朱标瞬间就明白了萧寒的意思,随即,便又是抬起头道:“所以,刘夫子究竟有没有这般魄力,就犹未可知了,毕竟,弹劾的官员,大多都是浙东先生,或者是与浙东戚戚相关的官员。”

“刘夫子从来都不图名利,早年更是秉性耿直,吃了大亏,不然,就不是诚意伯了,最起码也是个侯爵。”

“所以,从这一步棋上看来,李先生犹胜一筹,比刘夫子先行了一步。”

萧寒也是抬起眼眸,笑道。

早年的刘伯温,的确是秉性耿直,更是让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恃才傲物,所以,以刘伯温的功劳,最后只封了一个伯爵。

至于后来的刘伯温,沉稳内敛,依旧在为天下谋动,却也在保全自身,所以,相较于李善长的老谋深算,不管是秉性刚直的刘伯温,又或者是沉稳内敛的刘伯温,都难以追赶李善长。

“届时,刘夫子就要做出抉择,但我相信,执善固执的刘夫子,会走上与李先生相同的路。”

萧寒又是转头,看向朱标道。

当然,萧寒还有一句话没说完,当年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臣子之中,就刘伯温而言,对于朱元璋的脾气秉性,自然是摸得通透,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毕竟,就算是没了这些浙东的老先生,老朱依旧有办法制衡淮西勋贵,但真的到了那时,死的人可就真的多了。

“嗯,那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朱标微微沉吟片刻后,便是点头道。

明日李善长彻查中书省,刘伯温就会明白前因后果,心中纵然恼怒,也得做出自断臂膀的选择。

因为,这是最好的一条路。

没有比这条路,更好的路了。

“启禀殿下。”

“萧侯。”

“坤宁宫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朕,剩者为王大宋小农民朕,乃万岁!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臭县令朕怀孕了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我在异世界召唤明末:边军不退(HP)Forgive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金玉满唐我在三国逆转乾坤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大唐小说家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玄天宗修行记事我在水浒做奸商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我家娘子太体贴乱世种田日常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谍海无名春枝缠大明风流继兄不善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倒拔三国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清末土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