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
第419章
窦太后薨,大汉变天
在太学内给这些博士立好规矩之后,陈洛没有过多停留,出了太学,登上马车。
毕竟考试已经结束,第一批博士全部招好,实际上的教学任务却并未开展,至少要等到来年开春,察举制正式推行的时候。
故而他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应付着朝堂上某些派系的攻讦。
察举制和太学的出现,无疑是损害了传统勋贵的利益。
因此这段时间内,那些人找着各种理由,对陈洛进行弹劾,试图证明太学的存在对大汉是一种错误。
这样的攻击有效吗?
要知道三人成虎。
同一时间,大量臣子上书言明太学的不可取之处,换成其他心性不坚的皇帝,恐怕真就是开始犹豫迟疑,叫停陈洛的工作了。
所幸刘彻的目光没有那么短浅。
在他看来,太学哪怕短期没能产出的利益,但时间放长远,对于国力提升,觉得会带来极大的催化作用。
因此面对那些人的上书,刘彻反倒选择在私下里召见了一次陈洛,让陈洛不要在意。
换成某些平庸的皇帝,只怕是开始叫停之后的察举,缩减太学的规模了。
那样一来,变革不说全部完蛋,至少废了大半。
对于刘彻的信任,陈洛自然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琚”。
回报的最好方式,自然是把事情妥当办好,以证明刘彻的选择,乃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达成这样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
近段时间内,陈洛要做的自然是扛住那些攻讦的压力,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一些反击。
他出仕已经近两年了,在长安城并非毫无根基。
当然,换成普通人,出仕两年,那和新人区别不大,想要与老派勋贵进行对抗,抵挡他们的攻讦,无异于痴人说梦,完全没有可能。
只是陈洛并非什么政治素人。
他背后站有阳夏陈氏,又取得了淮阴韩氏的部分支持,他们在军政两方的影响,不比上书弹劾的那些老派勋贵要低,何况陈洛还有层“帝党”的身份,当初只有赵绾、王臧等寥寥数人,但经过刘彻亲政这一年多的发展,在朝堂上已经算得上是一股不弱的新兴势力。
不过自己这次作出的反击,倒是规则之内的反击,没有弄出什么大动作来。
之前弹劾大农令,属于时间紧急,迫不得已的选择。
现在这种情况,只用来回扯皮就行。
反正只要拖延下去,对方找不出什么真正的把柄,最终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真对陈洛动手,那些人是没胆子的。
而陈洛闭目养神,思索之时,乃是听见张安的声音透过帷裳传来,“主君,我们府上另一辆马车驶过来了,可能是找您的,我要不要停一下?”
陈洛睁开眼睛,望向车窗外。
果然,一辆贴有维新侯府标识马车,正朝着太学驶来。
要知道维新侯府一共只置办了两辆马车,主要是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其中一辆马车坏了,还可以换乘另外一辆。
不过陈洛现在乘坐着张安驾驭的马车出门,那么剩下这辆马车驶来,必然只有可能是由李序调用。
“停着吧。”他点头应下。
另外那辆马车同样开始减速,片刻后,李序从它上面一跃而下,小步快走地登上了陈洛所在的马车,眼中带有几分焦灼。
“是有何事?”见状,陈洛压低了嗓音问道。
若非是有重要的事情,李序想必是等到自己回府再汇报,而非现在专程赶来。
不过思索之间,他一时真没想到近些时日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莫非真给那些勋贵找到太学的什么疏漏,打算明日早朝的时候弹劾自己?
“伯玉,刚才赵大夫是在宫中与陛下议事,结果中途宫人是传来消息,说窦太后薨逝了,这是大事,赵大夫出宫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过来告诉你,没想到你不在府上,我知道情况后,就赶忙过来找你。”李序深吸一口气后,语速较快,但条理清晰地汇报完整个事情。
陈洛顿时一愣。
窦太后于今日薨逝了?
虽然刘彻已经亲政,但大汉以孝立国,那么窦太后对于朝政的影响力,就在这里,无法彻底免除。
因此陈洛这次取太学博士,其中治黄老的读书人,足足占据了三成。
要完全论能力的话,他们真想有这么多的位置,还是有些勉强。
只是大汉自有国情在。
哪怕刘彻是渐渐在进行改革,但也没有直接否定黄老学派的治国思想,因为朝中半数以上的臣子,都是支
持延续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们这些人难道看不出刘彻锐意进取之心吗?
断然不是。
可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往往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的变化,能力同样开始衰退。
而且他们看得出来,刘彻想要改革变法,那么首先就是革掉他们其中大部分人的官位,换上新鲜血液。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如果支持无为而治的政策,或许还能在朝堂上保留一席之地,任由改革推动下去,自己大概率是被边缘化。
至于这些人的底气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后宫里的那位窦太后,长期以来都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希望刘彻能在任上一直推行无为而治。
筹办太学的人选,要是换成其他人,太学早就办不下去了。
陈洛凭借着身上阳夏陈氏的身份,这是孝文帝、孝景帝都在她面前推崇赞叹过的家族,在她那里刷到了足够的好感度。
故而窦太后没有过激地反对太学建立,只是在陈洛迁居的时候,宫中派人前来祝贺,暗戳戳地表达了她的意思,提醒陈洛做得不要太过分。
因此这次取太学博士,陈洛最终选人的时候,是给了黄老学派三成指标,只要前来参考的黄老学派的读书人不是特别拉胯,就至少可以选十五人进太学,要是实在满足不了门槛,倒也不用硬选。
不过黄老学派在大汉兴盛了几十年,还是有不少人才。
甚至总体上的质量,在前来参考的各家学派中,可以排在第二,仅次于墨家学派。
当然,这是因为墨家都是派出精挑细选的弟子前来参考,平均水平肯定不低。
如此种种,都可以看做那位长乐宫中的窦太后,散发出来的影响力。
而她现在的薨逝,导致的连锁反应,无疑是巨大的。
毕竟孝惠帝的皇后死于难产之后,便未立新后,故而在吕雉之后,间隔五十余年,她是大汉第二位薨逝的太后。
论起功绩,论起对朝堂的影响力,十个窦太后都比不上吕雉。
但这不代表现在窦太后薨逝,就无足轻重了。
首先,这代表皇位上的刘彻,完全掌握了至高的权力,整个大汉无人能在名义上压他一头了。
对于接下来的变革,这肯定是好事。
毕竟刘彻是发自内心地支持改革,支持察举制的推行,支持太学的建设的。
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陈洛就要考虑如何让自己与刘彻之间的关系,达到合适的平衡。
当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时间长了,心态自然会产生一些变化,并非所有皇帝都会允许自己臣子中有魏征这样的存在,当底下人三番五次地违背自己的意志,他们更习惯于用手中的权力,小小的任性一下,让对方把嘴闭上,或者不再出现于自己的视野之中。
历史上,刘彻建立的功绩无疑是空前的,大大扩张了诸夏的版图,将汉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并且将数片疆域第一次纳入到华夏的统治之内。
不过功业建立的过程之中,某些政策导致大汉经济与民生开始衰退,需要霍光与宣帝两代人善后。
陈洛已经走到现在的位置,对于将来刘彻的某些决策,必然是有影响力的。
如果刘彻的政策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引来自己的频频反对。
那么刘彻是虚心接受,还是心生不满。
自己无法预料。
因此他现在就要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如何在刘彻未来做出错误的决定时,自己提出反对意见,却不会照来猜忌与反感。
想到这儿,陈洛轻揉眉心。
这个度其实并不好把握。
尤其是自己永远是对的话,只怕没有皇帝不会猜忌和疏远吧。
毕竟换位思考,手下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且事实验证他永远是对的,那这样聪明的存在,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不可控性,恰恰皇权最为忌惮的,就是不可控因素,哪怕再杰出的皇帝,都不例外。
轻靠着椅背,陈洛微眯双眼道:“先去赵大夫府上吧。”
“唯。”张安应答,驱车而动。
随着马车启动,陈洛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自己刚刚想到的这个问题并非短期问题,至少不需要自己立刻解决。
不过窦太后薨逝,代表大汉变天了,相关的印影响,才是自己现在需要在意的。
等到将相关的影响处理完毕,自己现在的忧虑,倒是可以慢慢来解决。
毕竟这道问题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去应对,那它顶多只能算得上一道难题,而非无法解决的死题。
(本章完)
小说推荐:【泡菜中文网】《末世第一狠人》【白鹤看书】《红楼之平阳赋》《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捻转步舞曲[花滑]》《[足球]安东绿茵日记》【三零中文网】《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高武纪元》
灵麓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