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最新章节。
第414章
最终结果,刘彻甚悦
整个长安关于这堂考试的讨论如火如荼,但并未影响到阅卷的进行。
现在整个太学的防卫工作可以说是不亚于宫城,里三层外三层,不知安插了多少密卫和暗哨,每日的饭食都是安排了专人采购,阅卷人的吃住都在太学里面,唯有少数人拥有进出资格,而且存在严格的限制,就算是陈洛,一样不能在酉时之后进入太学。
这样严苛的环境,乃是隔断了阅卷人与外界的联系,确保整个阅卷过程不会受到任何舆论影响。
过程一共持续五日。
一千零七十八份试卷,十六位阅卷人,分四天全部批完,因为交叉阅卷的规则,平均每人每日评阅三十四张试卷。
但策论并没有标准,而且属于长篇大论,阅卷人光是通读整篇文章,就需要花上半刻钟的时间,再对内容进行评估,又至少要一刻钟。
花费半个时辰,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阅卷人大概只能批阅三到四张卷子。
因此他们的工作量相当巨大,每天在阅卷上耗费的时间,都在六个时辰以上。
不过没人喊苦喊累。
对于文士来说,品读一篇经典的文章,无异于饮一壶香醇的美酒,为之倾倒沉醉。
这次考试乃是汇聚了大汉最为优秀的那批读书人,而且读完一纸求贤令,便敢千里迢迢来参加这次考试的人,必然是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敢打敢拼的先锋精神,绝非死读书之辈。
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宛如朝阳,闪耀着一跃而出的光芒;好似利剑,直刺向世人喑然的问题。
不少阅卷人怀揣的动力,就是下一张试卷上的策论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惊喜。
而在前四日的阅卷工作完成后,第五天做的就是查漏补缺,进行最终评估。
这次太学总共只招收五十五名博士,几乎等同于二十选一的比例。
虽然比不上后世那些大热岗位的国考,近万人去竞争一个名额,但要知道前来应聘博士的这些贤才,几乎没有水分,都是当今最为顶尖的读书人。
故而终审环节,实乃慎之又慎。
对于高分的前八十张试卷,除了少部分极为优秀,几乎毫无瑕疵的答卷,剩下的七十多张卷子,十六位阅卷人乃是激烈讨论,定下排序。
陈洛坐观了整个过程,不过并未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知道他作为太学之长,展现出任何倾向性,都会影响到阅卷人的评卷标准,导致最终结果有失公正。
因此他旁观整个过程,安分地当好记录者。
考试结束的第六日。
陈洛携带着那五十五份试卷,在士卒护卫,差役开道下,前往宫中。
这幅大张旗鼓的场面,自然是被不少百姓看到。
见着封闭数日的太学大门重新打开,陈学长又郑重其事地专程前往宫城,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这一消息亦是很快传遍长安各家酒肆。
“跟你们讲啊,我王某人早上出门,路过太学的时候,是看着那维新侯从太学出来,看着像是往宫城去给天子送报结果,边上可是有大几十号人护着呢。”
“我听王大胡子说,那太学是大门早早打开,你猜怎么着?嘿,那是前面站着好几十清场的差役,后边围着五六十披甲的士卒,正正中央的马车上,乃是维新侯手捧一叠试卷,头顶是浮现着氤氲青气,想必就是那文昌之运具化……”
“你居然知不道这事啊?那我可告诉伱,玄乎着呢,那太学大门在辰时洞开,内里射出一道金光,把我眼都晃晕了,接着那是威武天兵开道,替这些文曲星保驾护航,话说只见有那不怕死的毛贼,想要在昨夜去盗卷子,结果我听说是一道炸雷直接劈下来,粉身碎骨。”
“咱说书也随个潮流,今儿暂不讲那《秦末英雄演义》的故事,来说说前不久太学中那风风雨雨,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八十大盗欲窃卷,九重天上降罚雷’,不过呢,先从第一回讲起,‘穷书生进京遇故知,恶贼子见利谋不轨’。”
随着消息不断传播,那是越来越离谱。
不过这也侧面反应出另一个事实,就是太学考试受到的关注度极高。
要知道寻常市井流言,往往传不出三条街,便会被更加新奇的逸事代替,但太学相关的事情,甚至被说书人整理编撰成了评书,可以在酒肆茶馆内聚集一批观众。
换在半年前,谁敢信啊?
话分两头。
陈洛进宫路上,畅通无阻。
他提前一天向刘彻汇报了结果,说明今日将最终的结果送来。
因此进宫之时,专门安排了宦者
引路,直接带到未央宫中。
见陈洛手捧一沓试卷,迈步踏入殿内,刘彻面色未改,但双手是下意识攥紧,眼中多出了几分期待之色。
“禀陛下,太学招收博士测试,顺利举行,现今结果已出,有优异者五十五人,通过考核,这里是他们的答卷,请陛下过目批示。”陈洛行完礼后,有条不紊地说道。
刘彻嘴角微微上扬,半转过身,向身后的宦者吩咐,“去把那些试卷呈上来,让朕看看这大汉杰出的贤才们,都写了些什么文章。”
“唯。”宦者应下。
接着,他小步上前,从陈洛手中接过那些试卷,放在刘彻身前的案牍上,最后老实地退开。
随着刘彻翻阅起那些试卷,整个大殿顿时安静下来。
陈洛看似低头沉思,实际上每隔二十息,就会故作漫不经心地瞟一眼刘彻的动作。
那些试卷的摆放顺序,全部都是由自己安排的。
虽然它们的内容,陈洛不能完全背出来,但是大致的思想主张,自己倒是清楚。
因此刘彻的目光在哪些试卷上停留更长,基本可以说明他更加认同哪些执政方针。
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探查帝心,这估计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毕竟在此之前,可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考试,能够收纳诸子百家的文章,包含各种各样的见解。
何况安排试卷摆放顺序,并在如此近距离观察到天子的动作神态,难度更甚。
大概半个时辰过去,刘彻放下最后一张试卷,揉了揉眉心。
沉吟片刻,他方才开口道:“这些答卷上的策论,对于同样一道问题,作答时的思想虽有差异,但确实都有自己的见解,伯玉之前所言的‘百花齐放’,大概就是这幅场面吧。
日后察举到太学中的贤才,交由他们去教导,朕是放心的。
从太学中考核通过,再去出任地方的官员,想必都会有治理一方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