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阅小说网】地址:aiyuexsw.com
第404章
陈洛劝言
咚!
宛如遭到重锤敲击,陈洛的脑海轰然炸开。
遍数历史上成就非凡的统治者,其实都有同一种天赋。
即敏锐无比的判断力。
这样的判断力让他们可以准确把握时代的浪潮,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好比历史上二世而亡的隋朝,难道是因为杨广在执政期间碌碌无为,不去做事吗?
恰恰相反。
隋朝亡就亡在杨广太想做事了。
他开科举,他修运河,他打压世家,他三征高句丽。
正确的事情出现在错误的时间,那它的正确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刘彻不仅怀有雄心壮志,更拥有着杨广所未拥有的判断力。
前不久的“推恩令”,便是实证。
削弱郡国并行制中诸侯王的势力,进而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不仅符合刘彻的个人利益,亦是顺应着时代发展要求。
故而他突然说出类似于“罢黜百家,统一思想”的想法,陈洛虽然感到震惊,但却没有多少意外。
原本历史上的独尊儒术,本身就与察举制具有紧密联系。
何况统一思想对中央集权是有利的。
以刘彻的敏感程度来说,绝对可以意识到这点,并向陈洛提出问题。
大汉是否要百川入海,诸学尊一?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陈洛深吸了口气,没有立刻出声。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必须慎重作答。
沉吟片刻,他方才缓缓开口道:“陛下,我过去游历九州,见过不少有趣的人物。
在燕赵之地,遇到过一位勇猛的猎手,乡人称赞说‘这密林深深啊,却没有他捕捉不到的猎物’。
因此我好奇地前去问询,想知道他有什么样的神异手段。
他告诉我说‘在山林里打猎,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合适的策略,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危险,比如用猎犬去捕捉兔子这样的小型动物,用弓箭去射杀麋鹿与獐子,而遇见狼群则用火把驱赶,想要捕杀野猪便在它常常经过的路上挖深坑作为陷阱,面对不同的野兽,根据它们的习性做出针对,自己没有什么其他神异的本领。’
不过在我看来,这恰好就是他不同于普通猎手的地方啊。
每一种捕猎的手段都有它的长处,寻常的猎手意识不到这点。
而天下的众多的学派,各有自己独到的思想,不正如猎手掌握各类捕猎方式吗?
法家的思想有利于规范百姓的行为,但严苛且不近人情。
儒家的思想有利于教化百姓,使民风淳朴,但小国寡民不适应当下的时代。
道家的思想有利于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但容易导致官员无所作为。
墨家的思想有利于耕作发展,百姓和睦,但过于理想化。
陛下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汲取精华,让它们为自己所用,而非单方面地采用某一家的思想,不去进行变通。”
思考过后,陈洛选择先用故事作为开口,类似于自己当年教导刘如意时,往往亦是讲一个《秦末英雄演义》中的故事,再借故事说明道理。
而自己借猎手之口,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正如猎手捕捉猎物的繁多手段,都有着各自的长处。
它们皆凝聚华夏思想文化的光辉,是先贤们毕生思考的结果。
如果将除了某家学派外的思想全部抹杀,终究不会是一件好事。
哪怕后世的理学以及八股的锅,扣不到秦汉儒家学派的头上来,但它终究是一家学派独大,失去鲜活生命力之后导致的结果。
陈洛不希望未来的思想文化界,重新走上历史的老路,变得迂腐,散发着古老僵硬的尸臭味。
闻言,刘彻同样陷入了沉思。
百川入海或是百花齐放?
这是一个问题。
他眼眸低垂,脸上浮现出了犹豫。
要知道刘彻很少犹豫。
哪怕是事关数郡之地的政策,只要确信自己没错,他往往都会毫不迟疑地推行下去;当初调查胶东王,只要证据充分,自己就直接派人拿下,罢免了他的王位。
只是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个决策,影响全都未知,毕竟之前他颁布的“推恩令”,好歹也有孝文帝推动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而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实在没有太多先例可以作为参考。
东周百家争鸣,列国互相攻伐。
秦用法家而一统,却二世而亡。
汉用黄老治国
七十载,弊病多显。
除此之外,自己若是统一思想,其实没有多少学派可以选为领头羊了。
儒家推崇礼,推崇忠、孝、义,这对于大汉的统治是有益的,但孟儒关于独夫的定义,又让刘彻有些不喜。
墨家的工具很好用,思想里的非攻却与自己的终极目标相悖,朝堂上若全是墨家弟子,以后朕还怎么打匈奴?
阴阳家、名家、农家,这些学派终究是对顶层政治生态了解得过于浅薄,造福一方百姓,培养些普通的臣子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但采用整个学派学术思想缺乏用于治世的实用性。
如果没有一样工具完美契合所有领域,那么为何自己不用在它们各自的适合的领域,去使用它们,去解决合适的问题呢?
单一的学说不适合大汉,那么兼并诸家思想,共同用于治国,是不是就可以解决当下问题了呢?
故而陈洛的提议,让他开始心动。
脸上的犹豫与迟疑消失,刘彻坚定而又自信地缓缓开口道:“伯玉所言不错,诸家皆有长处,可以为朕所用,教化百姓,培养官吏,治理国政,朕有自信让诸子百家,在朕的手中,成为最强力的工具。”
他想明白了。
无论是王道或者霸道,其实自己没有过于纠结。
说到底,治理国家无非是把控好国家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在富国弱民与富民贫国之间做出平衡。
自己治理大汉,既要儒家的仁爱,又要法家的法度,还要墨家的器具,以及各家的长处。
取其精华,为大汉注入全新的精神内在。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正因其不简单,刘彻才要去做。
(本章完)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转载请注明来源:爱阅小说网aiyuexs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